的說道:“其實我也不是來玩兒的,主要是得看看你家裡的地,這樣才能更好的結合房屋的風格。
”
宋檀笑眯眯地:看,随便看!看的心虛了,價錢就好談!
她指了指對面山頭:“那裡是闆栗樹林,裡頭種了黑木耳和銀耳,金櫻子也開花了,很美……我現在帶你去?”
趙芳園:……
怎麼辦,農家大院的設計要怎麼和桃樹金櫻子闆栗黑木耳結合在一起呢?
她暗暗譴責并安慰自己,一套心理活動行雲流水:藝術家的事,能叫偷懶摸魚觀光嗎?
從後山到闆栗園是有一條村村通的。
新修的道路的不算太寬,但過輛車絕對沒有問題,由于靠山,這裡已經沒多少人家了,這路鮮少有車經過。
如今看着,跟大路上要嶄新平整許多。
趙芳園已經很有主人家思想了,這會兒點評道:“這路挺好的,回頭山上豐收了,可以開車直接拉。
”
宋檀也點頭:“政策挺好的。
放在我小時候,這邊都是小路沒法騎摩托,我爸想要從山上運闆栗回去,都得用挑子挑回去。
”
有時候她媽也幫忙跟着挑。
挑回家了,堆在空房間裡,她就得和家人一起拿着老式的沉重大剪刀,一腳踩住闆栗包,一手剪刀。
直接從四瓣嘴那裡伸進去,把闆栗包掰開,露出裡頭或三或四個的油潤大闆栗。
看起來挺輕松挺有趣的吧?
可大剪刀又沉重又壓手,稍微多幹兩個小時,手就要磨出血淋淋的水泡。
戴上手套會好一些嗎?
血泡是沒出來,可皮磨破了照樣很疼啊。
而且闆栗十分愛生蟲,掏出來,放個一兩天,裡頭就要被蟲吃個洞,因此大家都是争分奪秒。
這邊剝栗包,這邊就挑揀好,等到淩晨的時候再往鎮上送。
因為不能耽誤白天幹活,他們這裡的很多大采購都是淩晨就開始的。
用摩托的時候還好,闆栗包壘得高高的、搖搖欲墜的、十分危險的樣子,這才騎車往鎮上送。
再早些年,也都是用挑子一挑挑的挑過去。
從家裡去鎮上,足足兩個小時的路程,翻山越嶺。
其中苦楚,沒經曆過的人根本想象不到。
宋檀現在回想起自己在鎮上上初中,每星期步行回家,再步行去上課的樣子,都覺得很不可思議。
她和喬喬都不算矮,可烏蘭和宋三成……宋三成甚至隻有一米六多。
他們難道是先天基因就長不高嗎?
純粹是年輕時候沒吃飽,再加上辛苦的農活壓的。
那會兒家家戶戶的水田都種稻子,光是挑稻子都要把人累到半死。
稻谷賣不上價,這麼多年了,價錢也沒有漲起來。
闆栗倒是長起來了,可想想小時候,褐色油潤發亮的大闆栗,最新鮮品相最好的時候,送到鎮上,也不過賣到八毛錢。
這份收入,就是一個家庭一整年的收入了。
因為過了國慶,也沒别的農作物可以賣了。
嫁接施肥采收運送……
農民的每一分錢,掙的都不容易。
喜歡宋檀記事請大家收藏:()宋檀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