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勤奮的人呢...。
外面看的時候,還沒什麼,等進入其雲朵所在之後,李素發現姜童所在的雲層之中布滿道韻,它們整齊的排布着,并且每一秒的過去,都會再次排列,不斷在變幻。
這是在練習,一刻不停的。
難怪不到百歲,就能進階禦道境,除了天賦,恐怕還有這份難以置信的努力吧。
這種變幻技巧,李素雖然也能做到,但那是他先天精神極強,加上可怕的天賦,以及本身就有漫長歲月修行的經曆。
眼前之人不同,這種快速的變幻,是無數歲月的累積,是萬次、十萬次、百萬次不斷的累積。
這已經是一種習慣,對她而這種程度的修行,恐怕已經和吃飯喝水一樣,變成自身本能了。
自己進入所産生的幹擾,幾乎在其控制的道韻轉換的同時,已然無聲的撫平了。
這水平,很高。
若是作為對手,李素恐怕也要頭疼,已然算是近乎于道的面層了。
“這應該是上清經裡面的練習道法,通過這種不斷巨變式的組合,從而訓練自身陽神,以達到對陽神的完美控制...。
”
李素收回目光,笑道:“上清派裡,能夠将這個道法修行到這種程度,還是第一次見到。
”
“更何況,你修煉的還是大洞真經!”
大洞真經和上清經雖然同源,但方向安全不同,大洞真經是以符箓為主,雖然這樣的修行手段,也能提升她的實力,可随着境界提升,更多隻是能算是聊勝于無,錦上添花而已。
何況,上清經的入門鍛煉之法都被修行到這種程度,大洞真經的呢?完全可以想象。
姜童搖了搖頭,沒有自得:“讓師叔見笑了,一點點小技巧,閑暇的時候用來打磨時間而已,是最粗淺不過的手段。
”
粗淺嗎?
李素笑了笑,“大道至簡,所謂修行,不外如此,不是麼?”
“所以師叔才會入門七年,除了修煉,還是修煉嗎?”
姜童抿嘴一笑,說道修行,雖然門派裡有不少閑言碎語,可若是能夠明白眼前這位年紀不過一個娃娃的小師叔的修為境界,就會知道這幾年下來,對方在修行上付出的努力。
天賦放一邊不提,那紮實無比的根基,這七年光陰恐怕是一秒都沒有浪費,一天下來九成九的時間都用在了修行上面,不然絕對達不到這種程度。
幾乎相當于普通上清弟子數十年的修行了。
這種修煉,沒有足夠強大的意志,覺悟,以及對修煉本身的執着與熱忱,是斷然不可能做到的。
畢竟,人這種生物天生就好逸惡勞,更别說靜修的本質上就是在扼殺生命的天性。
即便說她自己,練功一段時間後也會停下,練練法術、練練符箓,清理單純修行所帶來的枯燥感,遠做不到眼前之人這種程度。
說到這裡,兩人莫名的笑了。
雖然同族嫌惡,但同類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有道是臭味相同?呸,呸,不對,應該說志同道合,遇到和自己相同的人情況下,就算是兩人的出生、環境完全不同,可一旦道兩人都喜歡的領域上,甚至于會比和旁邊一起生活了幾十年的人還要輕松。
特别是李素與姜童這樣的修道者,他們甚至于都不需要談話,隻是看着對方周圍都會有相當的感悟,與提升。
比如說對于李素而言,此刻的姜童周圍變化的道韻,對于李素而言就非常有用,他為什麼去藏經閣看書?就是為了惡補這方面的知識,如今還看什麼書?看人就足夠了。
有道是書中自有顔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這會兒對李素而言,差不多就和顔如玉就戰自己更前了。
而姜童,同樣也是如此,通過對李素的觀察,感受其身軀裡自然而然流淌的規則韻味,就莫名心生感應,印證到了自己道行之上,得到相當的啟發。
明明正是見面還是第一次,卻仿佛認識了許久一般,哪怕沒有言語,互相之間仿佛知道對方在想什麼一樣,互相将對方渴望,想要的部分敞開,讓其感應。
就這麼對視一會兒,兩人毫無疑問都有了不少進步與提升。
“師叔請坐!”
姜童臉上的笑意怎麼都忍不住,她落落大方的開口,身前一米不到的位置雲層變化,形成了一個蒲團。
李素笑了笑,也沒客氣什麼,直接上前坐在了對方面前。
兩人都沒有說話,靜靜的對坐,就那麼互相的看着對方,言語在這裡已經沒有介入的空間了,道已然将兩人聯系了起來,在兩人之間形成了浩如煙海般的神橋,裡面大道如歌,道則似曲、道韻響起靡靡之聲。
姜童需要李素的深,李素需要姜童的全。
在這一刻,他們心神自發共鳴,周身道則不受控制的水乳交融了起來,進入了前所有為的情況之中。
雙修!
雖然說大多數的雙修,都有具備一定程度的歧義性,裡面充滿着不可描繪的過程,甚至于在一些地方雙修主要目的就是那大名鼎鼎的活塞運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修行的世界裡的雙修,并不是那樣。
它沒那麼多東西,更沒那麼容易。
真正的雙修,它并不污穢,也不下作,甚至于都不存在那種行為,它是精神上,是大道上的雙雙共鳴,從而引發極其獨特的現象,讓兩人的道行以即不可思議的方式融在了一起。
這種情況的本身,就屬于無比罕見的,比大熊貓的地位都還要珍稀。
因為很難形成這種情況,裡面需要的因素極多,其中最關鍵的是根源,不但要根源相同,還得呈現互補的情況才行。
同一張樹葉都沒有相同的紋路,何況是人?
一千個人修行上清經,發展出來的必然是一千條不同的路,哪怕起點都在一個位子上,也走不出來兩條相同的。
眼前兩人,雖然有些機緣巧合的關系,無疑他們進入了那種境界之中。
沒有所謂的失神,沒有所謂的迷失,更被說什麼沉醉其中了。
相反,兩人的精神越發的清醒,對彼此的捕捉,感受都越發敏感,全面進入了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狀态,清晰的把握到了對方的情況,迅速的彌補起了自身的大道。
每一個眨眼的瞬間,兩人沒有言語,可發生的對話卻大道了數千,上萬。
有李素問,姜童答。
有姜童問,李素答。
這種解答方式非常可怕,不是那種知識的傳遞,更像是引領。
當出現問題的時候,給的不是對方答桉,而是帶着對方走一遍自己的路,讓對方從中領悟,走出屬于自己的。
用話語來形容,那就是妙不可言。
短短數分鐘時間,兩人仿佛無話不說的好友一般,并且一起交流了數年的光景。
“師姐,我來了!”
“嘿嘿,師姐你别生氣啊,你猜我找到了什麼,哈哈,我找到了幾年前師姐你從外面帶回來的五色茶,沒想到居然還有剩下的,配上昆侖山炒瓜子,可以消磨不少時...?”
哐當!
一道香風鋪面,一個人兒跑來。
雖然修行數十歲月,但童真不減,恰如少女,較小的身材,頭上紮着兩個小籠包,穿着明顯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