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戰的勝敗,也不是靠一兩個詭計就能決定的;既然我沒能防住呂蒙的詭計,那就将計就計,讓孫權心生猜忌。
”
“孫權知我兵馬在麥城卻不派兵來讨,反令呂蒙用攻心之計,看似巧妙,實則暴露了孫權在江陵城的虛實。
”
“江陵乃是大城,城内除了孫權的大軍外,還有于禁部三萬降卒、糜芳部數千降卒以及君侯麾下衆将士數萬家眷,亦有江陵城内衆官吏及其家小,城中的豪強、名仕和年長者等等近十萬人。
”
“這近十萬人一旦生亂,後果會很嚴重,故而呂蒙不準将士驚擾士民,又拿糧食錢帛厚養,不是他不想驚擾,是不敢驚擾。
”
“可近十萬人再加上大軍所需糧食錢帛,消耗是很吓人的,呂蒙必須從别處運糧食錢帛入江陵,方可維持暫時的安穩。
”
“然而如此行事,同樣也會令孫權麾下其他将士不滿。
”
“江東的軍制跟我等不同,江東諸将是要自己花錢糧來養部下的。
如今得了江陵城不僅不能劫掠,還得分糧食錢帛去養江陵城的人,短時間内還能以軍令強壓,時間一久必生變故。
”
“呂蒙深知其中隐患,故試圖用詭計來瓦解麥城的軍心,以求不戰而屈人之兵。
”
“孫權也不是不想來打麥城,而是不敢來打麥城。
”
“告假雖然會損傷軍心,但有我自上庸帶來的五千步騎,哪怕君侯駐紮在麥城的一萬人全都告假去了江陵城,我亦可在麥城與孫權一戰。
”
“就怕孫權得了我太多告假的軍士,憂心江陵城内不穩,更不敢出城啊。
”
誠然。
以江陵城的堅固,劉封強攻是攻不下江陵城的。
可要奪回江陵城,強攻也非首選。
用兵之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呂蒙趁着關羽出兵在外且又靠糜芳獻城才僥幸奪得江陵城,短時間内不論是孫權還是呂蒙都不可能讓江陵城内民心依附。
于禁和那三萬降卒也不會因為孫權一點恩惠,就為孫權效死力。
收買人心,也是需要時間的。
孫權真要有無視一切不安穩因素去平推荊州的軍力,呂蒙也不用玩攻心計了。
劉封讓董恢二次出使,且讓董恢找機會請見治中從事潘濬、議曹從事王甫、前将軍主簿廖化和南郡太守糜芳,也是為了進一步探查城内官吏對孫權的态度。
以便于及時作出戰略和戰術上的調整。
趙累聽得欽佩不已。
劉封的一番陳詞,将趙累内心的疑惑盡數解開。
趙累也真正明白為什麼關羽要讓關平引兵去上庸三郡了。
外調的兵,是不會受孫權威脅的。
所以劉封才能笃信的說“有我自上庸帶來的五千步騎,哪怕君侯駐紮在麥城的一萬人全都告假去了江陵城,我亦可在麥城與孫權一戰。
”
誠然。
孫權是兵比劉封多。
可孫權敢派兵來攻打百裡外的麥城嗎?
派的兵多了,江陵城守備就空虛了。
派的兵少了,那就是給劉封送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