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章 會天霖雨十餘日,漢水暴溢

首頁
    下五六日後,衆人才覺察到不對勁。

     不斷有河堤被淹的消息傳到上庸,劉封的心情也變得沉重。

     劉封發現自己忽略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那就是連日暴雨對道路的影響。

     這不是後世的水泥路和柏油路,陽光一出路就幹了。

     現在的路,大部分都是普通的泥土路,即便有官府征發徭役修路,也隻是在官道上鋪了些碎石。

     如今世道紛亂也沒有去維護,以至于就連官道都會在雨後變得泥濘難行。

     劉封頓時有了移兵去房陵的想法。

     隻不過眼下大雨連日,這個想法暫時也隻能被擱置。

     而原本要去遊說上庸、西城千裡之地的山民蠻夷歸附的鄧範,也不得不暫時終止計劃。

     這讓鄧範很是愧疚,向劉封請罪稱“屬下不谙天時,壞了将軍大計”。

     劉封并未責怪鄧範。

     天時如此,又豈是人力能輕易抵擋的? 在貧瘠的古代就這點不好,一旦遇上大雨連日很多事都無法去做。

     不像後世,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和交通工具,可以大幅度的減少雨雪時期對工作的影響。

     如史載一般。

     這場暴雨下了十餘日,就連上庸城都出現了大量的積水。

     也幸虧上庸城地勢利于排水,山洪來得快去得也快。

     直到八月底,漢水流域這場持續了十餘日的特大暴雨才堪堪結束。

     而在上庸的暴雨變小雨後,劉封立即召集了申耽、孟達和鄧範,商議移兵房陵。

     自半個月前被劉封立威後,孟達就對劉封有些畏懼。

     加之這段時間以來,尤其是暴雨時期劉封每日冒雨巡城對各家各戶噓寒問暖,讓劉封在上庸城的名望極高! 眼下上庸城不論是豪族名流還是普通士民,私下裡對劉封都是親切的冠以“劉郎”稱呼。

     這讓孟達更不敢對劉封當面不敬,隻敢私下裡罵一句“螟蛉養子,也就會假仁假義了”。

     故而在聽得劉封要移兵房陵時,孟達雖然心中不情願但也隻敢小心翼翼:“雨後道路難行,移兵房陵恐會勞累軍士役夫,有損将軍的軍威民望。

    ” 申耽也有為難:“申家所聚民戶大抵都在上庸到西城千裡之地。

    若是移兵房陵,唯恐糧草供給不能及時。

    ” 鄧範則是看得更遠,詢問道:“将軍移兵房陵,莫非是擔心前将軍會在襄樊作戰不利?” 劉封贊許的看了一眼鄧範。

     能想到移兵房陵跟襄樊戰事有關,鄧範在軍事上的眼光也不算太差。

     劉封也不隐瞞,道:“我移兵房陵,的确有擔心前将軍在襄樊作戰不利的考慮。

    ” “房陵距離襄樊和秭歸都更近,不僅可以更容易探得襄樊戰場的變化,還可從秭歸運些糧草來房陵以資軍用。

    ” 孟達蹙眉:“話雖如此,但上庸也不可有失,還得提防南鄉的曹兵趁機來襲。

    ” “副軍将軍,恕我直言,我等的軍務隻是守住上庸、房陵和西城。

    ” “前将軍征戰多年,即便受大雨影響在襄樊作戰不利,也用不着上庸這點兵馬去助陣。

    ” “況且,前将軍對副軍将軍也頗有微詞......”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