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8章 宰相之才

首頁
    及馬甲。

    ” “餘者皆不值一提,唯鎖子甲輕便堅固,人馬皆披甲,唯露雙眼,弓矢不能傷。

    ” “吐蕃善攻城,有抛樓、飛梯、鵝車、木驢等器械,配合重甲步卒,銳不可當。

    ” …… 方重勇一頁一頁的翻着牛仙客的提供的“秘籍”,這些軍備都是牛仙客在河西幾十年間一條一條記錄下來,整理出來的,是用唐軍将士的性命換來的情報。

     “這份禮物,分量很重啊。

    ” 方重勇忍不住感慨歎息道。

     在他印象裡,唐軍對陣吐蕃,在兵器與裝備上,應該是占據絕對優勢才是。

     但是,根據牛仙客的這本秘籍講述,似乎他認知偏差了。

    吐蕃能跟大唐打得有來有回,甚至某些時段還占優,不是沒理由的。

     吐蕃人不僅裝備精良,而且那些裝備中還有很多細分,足以見得他們對冷兵器時代的戰争理解深刻。

     這真要打起來,王忠嗣能不能扛得住啊。

     方重勇在心裡打了個問号。

     這一趟去河西,估計真要長見識了! 此時此刻,戰争的陰霾籠罩在方重勇的心頭,河西的戰陣厮殺,用不了多少年,就會變成大唐的常态,與其到時候手忙腳亂的不知道如何是好,還不如現在就好好做準備。

     總不能等敵人把刀架在你脖子上,才想到要去練武吧。

     …… 含嘉倉内,鄭叔清正在裝模作樣的巡視。

    含嘉倉内部有十字形大街,将倉城分為庫區、生活管理區和漕運碼頭區。

    鄭叔清看着蕭索的漕運碼頭,不知道要怎麼罵娘。

     所謂改革,那肯定都是有受益者,有受害者的。

     裴耀卿漕運改革後,采用分段運輸。

    以前江南百姓派人把租米用船運往洛陽,須自己負擔運費。

    如今官府規定這些租船到達汴口的河陰倉,把租米卸下後,便可轉回南方去,不必像以前那樣另外轉雇河師水手來在黃河航運。

     這是不是善政? 很大程度上是的,但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這種調調,比如說含嘉倉的管理人員。

     現在這種狀況,是國家的配套政策,在改革中沒有配屬到位,并不單單是哪一個人的錯。

     但鍋既然留下了,那麼自然要有人來背,官場的事情就是這樣的。

     “鄭侍郎,春耕已經開始了,您看是不是要……” 含嘉倉的監倉禦史不動聲色說道。

     “你有什麼高見呢?” 鄭叔清皮笑肉不笑的問道。

     “青苗時,我們便去收購糧食,免得節外生枝。

    到秋收的時候,自然可以收到一部分。

    ” 那位監倉禦史小心翼翼,發現鄭叔清的眼神不善的盯着自己,心中一陣陣打鼓。

     “本官一文錢都沒有,所購糧秣,都要先向朝廷請款。

    你告訴本官,朝廷一粒米都沒有看到,要怎麼把這筆錢批下來?” 鄭叔清赤紅着眼睛,盯着這位跟自己“坐一條船”的倉庫管理員問道。

     “或可用和籴法,在洛陽高價收糧。

    ” 監倉禦史繼續建議道。

     所謂和籴法,就是官府在糧價低的時候,以高于市場價一兩成的價格收購新糧入庫。

    這個辦法的曆史很悠久了,起到的作用,也是立竿見影。

     但是,這樣也不是沒有問題。

     一來,使用和籴法,無可避免的要推高洛陽本地的糧價,甚至是整體物價。

    洛陽本來就因為運河線路改道而失去了從前中轉倉儲的地位,現在官府又出來高價收糧,最後的結果一定是洛陽糧價暴漲! 看到糧價漲了,世家大戶們會立刻放出糧食抑平糧價麼? 不不不,他們要做的,就是捂糧惜售,把糧價推得更高! 以洛陽的政治地位,要是發生這樣的事情,鄭叔清覺得自己這個戶部侍郎也當到頭了。

     這踏馬都是些什麼馊主意啊! 正在這時,鄭叔清的下仆匆匆趕來,将一封很厚的信交到對方手中。

     “好!終于來了!” 鄭叔清大喜,連忙往糧倉内的辦公區域走去,他已經把自己居住的地方安排在了這裡。

    雖然并沒有什麼卵用,但起碼向朝廷宣誓了自己的态度,是要與含嘉倉“共存亡”。

     屏退下人之後,他急急忙忙的拆開。

     一口氣看完,鄭叔清長歎一聲。

     此子真是恐怖如斯,他日必取李林甫而代之! 方重勇在信中提出了三招! 第一招,方重勇将其稱為“見錢法”,原理也很簡單。

     鼓勵汴口那邊的商人,将糧食運到含嘉倉的渡口,然後,便可以隻身奔赴長安,拿着官府開具的文書,到長安的司農卿衙門拿到糧食的貨款! 這年頭,大宗交易都是以實物為主。

    現在這條商路,都是商人們将糧食運到汴口,然後拿到财帛。

     理論上他們是把糧食送到了就要返回,但實際上,這條線路,他們是不可能空跑的。

     一般都是拖着财帛去洛陽,特别是去長安,在那邊購買西域來的稀罕貨物,再沿着運河南下。

     方重勇前世出租車司機把客人送到火車站,也希望能在火車站接一個客人免得跑空路。

    這樣的思維,在後世是非常普遍的,這個年代也是一樣。

     見錢法的好處,就在于商人隻需要水路把貨運到洛陽就好,然後去長安取财帛,去那邊的東市西市采購,最後把貨運走就行了。

     中間少了一道“押送财帛入關中”的必要手續。

     省了這麼一大段,節省的錢可就老了去了!而從汴口運糧到洛陽,一路走水,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并不費事。

     所以含嘉倉收糧價隻需要比市場價稍稍高一點甚至是持平,就可以保證不斷有商人前來運糧。

     更重要的是,這種手段,是“随開随銷”,并不需要提前向朝廷請款,僅僅這一項,就解決了鄭叔清面臨的一個大麻煩。

     如果說第一招是以市場手段解決問題的話,第二招就妥妥的是行政手段了。

     第二招說簡單也簡單,概括一下就是“配額到戶”。

    每一戶交的糧食,都有一部分必須要入含嘉倉。

    這一招好不好用另說,大體上,多少能收上來一些吧。

     除了行政手段外,方重勇還提出第三招,就是以銅錢為貸款,春耕前借貸給農戶,然後秋收的時候,還租就必須還糧食,必須運到含嘉倉來還貸。

     他在信中說,這三招可以分别使用,也可以配套使用,就看含嘉倉需要儲存多少糧食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