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曆史,資料龐雜,甚至不乏《太平廣記》一類志怪小說從側面反映生活。
因此我不敢亂寫,不能反映時代特色的劇情,我基本上能删都删了。
近期在醞釀一篇關于唐代士大夫與官場深層邏輯的資料片,估計過兩天上線吧。
很多人說曆史爽文如何如何,就不該去考慮那麼多,可以随便由着來之類的。
其實我是想說,寫書的作者,為什麼要對自己的要求這麼低呢?
明明可以查清楚的東西,就是不願意下功夫,然後就自己亂編,想當然的構建曆史場景與社會關系,然後說史料礙着自己的事了。
明明那些士大夫不可能在主角未發迹的時候就産生聯系,結果因為不願意去深挖劇情,不願意下功夫去打磨劇情,然後就直接的把這些明顯違背當時社會規律的事情搬上來。
反正讀者沒有我懂,我的戰鬥力雖然隻有20,但讀者卻隻有5而已。
20打5,碾壓局。
所以我怎麼寫都無所謂,隻要他們夠爽就行了。
他們爽了就不會去思考,沒有任何關系。
誰會和銀子過不去?
内心是否抱有這樣的想法?
其實真實還原曆史真相也是可以寫爽文的,甚至越到後面越有滋味。
缺陷不在史實上,曆史的真相就在那擺着,缺的不過是作者本身對曆史的敬畏與尊重罷了。
尊重曆史環境的邏輯,就是最基本的要素。
比如說唐代的官制。
唐代的官制真的很有意思,所謂士人階層,也很有意思。
這裡頭能看出很多唐代社會運行的基本規則,以及等級森嚴的“天花闆”潛規則。
以至于最後出現一種名為“清流”的官宦階層,終身以“做官”為目的,生下來就是為了當官,如果不當官,就要回家閑着以為“養望”。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