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章 夜貓子進宅

首頁
    走廊的軍需,對吧?” 方重勇盤起腿,換了個比較舒服的姿勢坐着,沉聲問道。

     “确實如此,這一點李相已經說明白了。

    ” 鄭叔清微微點頭說道。

     “然後無論用什麼理财的手段,隻要河西節度使那邊不缺用度,軍需充足,那麼你這個戶部侍郎,就當得很穩當,對吧?” 方重勇又問了一句,鄭叔清點點頭。

     戶部侍郎,又不是“理财使”。

    搞錢隻是手段,維持軍隊正常運作,維持高規格的封賞以保證軍隊士氣,這個才是最終目的。

     一切為了大唐打赢對吐蕃的局部戰争!戰争打的就是後勤! 反過來說,假如鄭叔清在嶺南搜刮了很多财帛,但是這些财帛卻根本沒辦法運到長安,更别提運到西域,那麼,這種類型的“理财”對于打赢戰争又有什麼用呢? 手段,從來都是為了目的服務的,而不是相反。

     别看牛仙客與崔希逸都說河西府庫滿倉,兵戈齊備。

     但是,一旦打仗打起來,可就沒那麼簡單了!吐蕃國力雄厚,補給能力也很強,家底比突厥人厚實多了。

     而且吐蕃是農奴制,擅用蠻力,也不把農奴們當人看,死個十萬人都不帶眨眼的,并不愛惜人力。

     有時候大唐跟吐蕃對壘打仗,拼消耗都拼得肉疼。

    大唐這邊死一個對面吐蕃死兩個,吐蕃都可以一直玩這種遊戲。

     隻要開打,持續的後勤就不能斷掉,隻要一斷,就會出大事。

     “某的意思是說,關中支援河西走廊,力有不逮,離得太遠了後勤很難受。

    隻能通過别的辦法來為河西藩鎮提供援助。

    并不是一定要在長安撈錢買糧食送過去,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

     要不然就隻是一句空話了。

    ” 聽到這話鄭叔清微微點頭,不得不說,方重勇的話很有道理。

     最終問題,還是要能持續不斷的支援河西走廊! “那鄭使君你得把這些年河西節度使幕府報上來的賬冊,還有甘州、涼州等地的賬冊,都拿來我看看。

    或許有辦法,要不就是紙上談兵了。

    ” 方重勇将禮單遞給鄭叔清說道:“沒有這些,便将禮物拖回去吧。

    ” “某現在又沒有職務在身,你說的這些賬冊都是朝廷機密,某哪裡能弄到,你還當在夔州呢! 那些都在戶部和中書省存放文案的專門庫房裡,有專人管理。

     某現在身上隻有散官沒有差事,連那邊門都進不去,你讓某怎麼辦?” 鄭叔清氣急敗壞怒吼道。

     忽然,他好像想到了什麼,托起下巴在思考着什麼。

     “好像,也不是沒有辦法。

    ” 鄭叔清若有所思的說道。

     “什麼辦法?” 方重勇好奇問道。

     “某雖然不能辦到,但是有人可以辦到。

    而且以他的身份,合規,合法。

    ” 鄭叔清微微點頭,心中有底了。

     “你需要什麼,你寫一份清單給我,就現在。

    ” 鄭叔清急切說道。

     “也行吧。

    ” 方重勇無奈歎了口氣,拿出硯台磨墨,用毛筆在紙上寫了一連串的名字。

    這些都是他要知道的東西,關乎大局。

    其他有些事情或許也很重要,但不會影響整體。

     河西走廊的人口、糧食産量、屯田區域、商業往來、地方特産等等。

    有些東西可以迅速轉換為軍事實力,有些東西則不能。

     隻不過,為什麼他這個住在興慶宮後門宮牆外的人,要操心興慶宮主人應該操心的事情啊。

     “以後這樣的事情,能不能不要麻煩我了啊。

    别人當官都是收錢的,你倒好,把錢往外面送。

    ” 方重勇忍不住吐槽道。

     “不妨事不妨事,最後一次,最後一次了。

    ” 鄭叔清大喜,等坊門一開,他就準備直接去辦這件事。

     …… 方重勇在忙,隔了一堵牆的興慶宮内,正在大擺宴席。

     前任河西節度使牛仙客,奉命入京述職!李隆基特意在興慶宮大擺宴席,給足了牛仙客面子。

     就在去年(開元二十四年),牛仙客奉命調任朔方行軍大總管,河西節度使之職由崔希逸接任。

     不久,崔希逸奏稱,牛仙客在任時厲行節約,積蓄财物,政績可觀。

     于是唐玄宗便命刑部員外郎張利貞前去核實。

    張利貞經過調查,回奏朝廷,稱河西确是倉庫盈滿,器械精勁,崔希逸所言不虛。

     李隆基大悅,提前授予了牛仙客工部尚書的官職。

     這可不比鄭叔清先去職再授職,而是先授予職務,鐵闆釘釘! 比起張九齡這樣通過科舉上來的文官,牛仙客的資曆可就差了點意思,基本上可以算是底層草根掙紮向上的表率了。

     牛仙客早年曾在鹑觚縣(陝西長武縣附近)擔任小吏,因為工作出色,受到縣令傅文靜的器重。

     傅文靜後來後升任隴右營田使,牛仙客因為能幹聽話又是老熟人,被召為佐吏,這個官員就是營田使的附屬官員,然後牛仙客因軍功累遷至洮州司馬。

     這個時候,牛仙客才能算是一個“獨立官員”。

    在唐代,一個正式官員麾下,往往有好幾個附屬官員幫他做事。

    這些附屬的随員,想升遷往往是很難很難的。

     後來王君㚟擔任河西節度使的時候,牛仙客被授為節度判官,成為對方的心腹,進一步升官,成為地方大員。

     再後來蕭嵩繼任河西節度使,仍将軍政事務托付給牛仙客,就足以見得此人打理地方政務有多厲害了。

    蕭嵩回朝拜相後,擔任中書令,遙領河西節度使,并多次推薦牛仙客。

     最後牛仙客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河西節度使了。

     從牛仙客的升遷軌迹就能看出,那些從地方基層出來的人,能一步步往上爬,都是有真本事的。

    節度使從中央空降,往往都需要這樣的人在他下面打下手幫忙,要不然無法應對地方上複雜的局面。

     “來,牛愛卿,朕敬你一杯,感謝你這些年在河西為百姓做的那些事。

    ” 李隆基看着兩鬓斑白,才五十多歲就已經有些老态的牛仙客,端起酒樽,動情的說道。

     “為聖人效死!” 牛仙客躬身行禮,從李隆基面前接過酒樽,身邊張九齡、李林甫和中樞各部主官見了此情此景都無不動容。

     “聖人,微臣以為,牛仙客并無擔任六部尚書之能。

    臣彈劾禦史大夫李适之坐觀其事,沒有阻止政令發出。

    ” 一個不合時宜的聲音從宴會廳的角落裡面傳出,在場所有人都被這句話給弄懵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