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章 人生就像是洋蔥

首頁
    還挺滋潤的樣子,因為這裡普通人日常都是吃魚吃山貨,另外靠蜀地與荊襄的糧食供應補充糧食缺口。

    不産米而府庫有米,商業化到了極緻! 簡單概括,夔州就是第一産業刀耕火種,第二産業平平無奇,第三産業畸形繁榮。

     除了紅蓮稻,這裡所産稻米在激烈的商業競争中毫無競争力,黯然的退出了舞台。

    但凡有點路子的人,都不願意去種地! 所以方重勇才認為,隻要不打仗,夔州官府存在的唯一意義,就是撈錢! 誰會撈錢,誰能給朝廷提供足夠的錢,誰就是好官!要是能提供更多的錢,那就是才能卓越,可以入長安入中樞。

     鄭叔清以為搞個“守土有功”就能交差,那真是中二少年歡樂多。

     昨夜鄭叔清還親口承認了一個“秘密”,也就是他爹方有德要去朝廷告狀的一個内容: 夔州府裡關于錢糧的賬冊,全踏馬是假的!而且假得離大譜。

     本地租庸調根本收不上來,賬冊裡的那些名冊,全都是編造的!很多甚至連人頭都對不上,隻是總數能對上! 夔州不能機械呆闆的實行朝廷的稅收政策,如果硬來,就會官逼民反! 以往每一年,都是本地人用賺來的錢,在夔州府城購買荊襄與蜀地運來的糧食布匹,交給官府以為租庸調!這也是夔州商業繁榮的重要原因之一。

     夔州水産雖然發達,卻沒有保鮮技術,隻能自己吃,賣不出什麼價格來。

    由此産生的效果,便是城中餐飲業極為興旺,為來往蜀地的旅客提供了足夠的肉食。

     至于本地産的特色麻布,那是要送去蜀地與荊襄換大錢的,本地人誰會去花時間,傻乎乎織普通的布匹去交給朝廷啊! 夔州特産麻布,寬松透氣,體感舒适,特别适合在濕熱的蜀地與江南穿着。

    事實上,鄭叔清的官袍也是用這種麻布制成,而非如其他地方用絹帛官袍。

     夔州府的賬冊是假的,交出來的稅收卻是真的,所以一直沒有出過事!也就是說,鄭叔清,包括他的上一任,上上一任刺史,都是在用錯誤的手段做正确的事情,而朝廷考核,隻看結果! 無論是真實的租庸調,還是居民拿錢買貨換來的“租庸調”,這些财貨不會寫名字,不會寫得來途徑。

     造成這種現象的,真的隻是當權者麼?是誰摟着實施了百年的租庸調不放? 方重勇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鄭叔清得李林甫的指示,則是更近一步,隻收銅錢與黃金,然後用這些錢,向蜀地與荊襄的商人大批量采購布匹與糧食,最後通過長江和運河運到别處交差。

     夔州水運繁榮,商賈衆多,本地人搞銅錢甚至金銀都很容易,不存在征收錢财困難的問題。

     官府出面大量采購,花更少的錢,買更多的東西,批發總比零售單價低,這個也是古今無二的道理。

    至于那些多出來的錢去哪裡了,這是一個秘密,不要多問,不要多說,不要多提! 那些都是官僚階層的“合法收入”,憑本事賺的錢,就算有人告到李隆基那裡,也告不赢!當然,李林甫是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的,他自己就拿大頭! 官府出面“賺差價”,得到的“利錢”歸誰,這一直是個灰色地帶。

    同類行為在這個時代,某種程度上說,是合法的。

     為了争取政績,鄭叔清收稅,實際上甚至隻收朝廷定額的九成,以換取名聲官聲!方重勇認為,在夔州百姓眼裡,或許這位鄭刺史才是好人,自诩清廉的老爹方有德才是壞人。

     将來鄭叔清在夔州混到了民望,向朝廷展示了他“理财”的能力,那麼順理成章的進入中樞,在李林甫的庇護下大展宏圖,也是可以預料的。

     世間的善惡,有時候真的好複雜啊! 方重勇忍不住一陣唏噓感慨。

     不過,鄭叔清真要飛上枝頭,那也得搞定夔州這邊關稅的爛攤子才行。

     無論在什麼時代,假造賬冊之類的操作都是非法操作!夔州府的秘密要是被“揭開”,鄭叔清不死也要脫層皮,很多事情,是能做不能說的! 所以,這位鄭刺史也被李林甫拿捏得死死的! 心裡碎碎念想着雜事,方重勇被鄭叔清帶到北門,就看到一隊輕裝的步卒迎面而來。

    腳上套着六合靴,身上穿着黑色缺胯袍,腰間佩刀,手持擘張弩,身後背着箭壺,每人都是五十隻箭。

     方重勇掃了一眼,每一行五人,共十列,整整五十人。

    這是唐軍一隊弩手的标配,隻是身上沒有铠甲看起來有點寒碜了。

     團結兵嘛,不算大唐軍籍的士兵,不能離開州郡,做完從軍任務還得回家耕田,軍中無軍饷隻管飯,有這裝備氣勢就很了不得了,方重勇也理解他們的處境。

     等了半天,也就這五十人,外加一個領頭的将軍,方重勇一時間有些錯愣。

     這麼少的人,是打算把僚人當紙糊的麼? “鄭使君,僚人趁着山火兇猛,正是互相仇殺的時刻。

    我們不若現在城牆上作壁上觀,等待僚人殺累了以後,再出手調停為上計。

    ” 那位個頭魁梧的将軍上前來對鄭叔清拱手請示道。

     “善,你全權指揮。

    ” 鄭叔清很是公事公辦的點了點頭,面無表情。

     那魁梧将軍便将士卒都帶上了城牆,衆人看到遠處山火越燒越旺,表情各不相同。

    除了方重勇有些疑惑外,其他的人都是作輕松模樣,誰也沒把這件事太當回事。

     “這一位,可是武狀元出身呢。

    ” 鄭叔清在方重勇耳邊低聲說道,指了指那位武将的背影說道,帶着揶揄跟嘲諷。

    一天相處下來,他覺得這位方重勇神童挺有意思,挺對自己胃口的。

     “他叫郭子儀?” 方重勇大驚,他記得郭子儀就是武舉出身,還是當年的武狀元! “郭子儀?” 鄭叔清一愣,随即擺了擺手冷笑道:“什麼郭子儀啊,他叫楊若虛,得罪了李相,還被發配到夔州了。

    ” 夔州這個地方怎麼說呢,若是民政官員,則很容易升遷,乃是地方官僚的福地。

     因為這裡既有江關可以撈關稅,又是商埠可以撈商稅,還沒有戰亂沒有軍事上的支出。

    如此一來,又怎麼可能無法完成朝廷定下的指标呢? 鄭叔清被安排來這裡,就說明他是李林甫的親信,撈到了肥缺。

     但是對于武将來說,夔州簡直人憎鬼厭! 這裡沒有戰争,甚至連民亂也沒有!但凡有抱負的将領來這裡,隻能在城頭上看着山清水秀,等着自己的青春年華慢慢流逝而一無所成。

     好男兒建功立業,就應該去西域,去吐蕃!再不濟也要去打契丹,去新羅百濟! 李林甫将楊若虛發配到夔州,還真是個在體質内把人玩死的經典案例。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