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争的硝煙雖已散去,留下的卻是滿目瘡痍的山河。城市淪為廢墟,百姓流離失所,哀鴻遍野。林瑤馬不停蹄,立即投入到重建工作中。她組織流民,搭建簡易住所,分發食物衣物,讓百姓先有安身立命之所。
又開辦工坊,利用商會資源,引進技術,生産各類生活用品,安置百姓就業,讓他們有了穩定收入。同時,修複道路、橋梁,打通運輸要道,促進商貿流通;資助教育、文化,重建學堂、書館,重振民族精神。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廢墟之上再現繁華,百姓重拾生活信心,國家逐漸恢複生機。
第十九章:科技新篇
林瑤自小就對世間的新奇事物懷揣着一顆熾熱的好奇心,那是一種如孩童對未知糖果般的渴望,驅使她不斷探索。她深知,科技之力猶如隐匿在時代幕後的巨手,能徹底重塑乾坤,改寫蒼生命運。于是,她不惜重金,廣發英雄帖,招攬各地身懷絕技的工匠以及學富五車的學者,齊聚一堂,共研科技興國之策。
在那燈火徹夜長明的工坊内,工匠們叮叮當當敲打着金屬,火花四濺,他們依據林瑤的構想,反複嘗試改良活字印刷術。從活字的材質甄選,到排版模具的精巧設計,一次次推翻重來。終于,新型活字印刷術問世,相較以往,印書效率呈數倍增長,知識仿若掙脫枷鎖的飛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傳遍市井街巷、偏遠鄉野,為文化的蓬勃興盛鋪就了寬廣通途。
同時,軍工坊内亦是一片忙碌,林瑤親自督戰,與能工巧匠們鑽研火器改良。他們參考古籍、借鑒外邦技藝,曆經無數次爆炸的硝煙與失敗的沮喪,成功研制出新型火器。這些火器射程更遠、威力更強,裝填彈藥更為便捷,仿若給國門安上了堅不可摧的獠牙,讓敵寇望而卻步,為國防增添了厚重底氣。
林瑤還将目光投向浩瀚蒼穹與廣袤農田。她設立觀星台,召集天文曆法專家,夜以繼日地觀測星象、記錄數據、推算規律。依據天體運行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