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五章 五行藥膳

首頁
    用食物來殺人,這話聽起來雖然有些荒腔走闆,但卻是已經在曆史上得以驗證,并且有着充分根據和系統性體系的技術。

     畢竟許多食物即藥物,食物與藥物之間,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分界線。

     同樣,藥物與毒物之間,也沒有絕對的分界線。

     而早在龍國最古老的醫學典籍《黃帝内經.素問》之中,便有以食物治病、調養身體之說。

     毒藥攻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這便是最早的“食醫”體系。

     在後來漫長的曆史中,将“中醫學”、“烹饪學”和“營養學”三者融為一體的“藥食同源”,更是将“藥借食力,食助藥威”的理念發揮的淋漓盡緻。

     随之在“藥食同源”的體系裡,通常将人體和食材也分為金、木、水、火、土這五種特性。

     肝屬木,色為綠,喜清涼,如綠豆、黃瓜、菠菜等食材。

     肺屬金,色為白,喜滋潤,如白蘿蔔、荔枝、梨等食材。

     心屬火,色為紅,喜降火,如紅棗、西紅柿、紅蘿蔔等食材。

     腎屬水,色為黑,喜滋補,如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等食材。

     脾屬土,色為黃,喜溫熱,如黃豆、玉米、小米等食材。

     在掌握五行特征的情況下,為需要補充某種成分的人特意進行搭配,能讓食物起到藥物的治療效果。

     反過來,如果刻意将相克的食材大量使用,那便會讓食物起到毒藥的效果。

     當然,對于不精通藥膳的平民百姓而言,哪怕是吃了相性糟糕的食物也頂多就是腹瀉、嘔吐,不至于要人性命,食材本身的藥性并沒這麼強。

     但在食醫眼中,哪種食材配合哪種食材再加上什麼調理手法能吃死人,他們可比誰都清楚。

     而對于這種“藥食同源”、“活殺同源”的學問,姜雲恰好是此中行家。

     在擁有系統的這麼多年裡,姜雲曾經依靠系統的力量得到了許多世上早已失傳的古籍,并且從中學到了很多食醫相關的技術。

     這一類以食代藥的技術,被姜雲徹底學習并且歸納總結後,一概稱之為“五行藥膳”。

     操五行,控生死,可益亦可毒,可活亦可殺,是為五行藥膳。

     以他現在的水平,通過食材的搭配和處理,要将人緻死也并不是什麼難事。

     但如果不是到了沒辦法的時候,姜雲也不願意這麼做就是了。

     雖然掌握着食醫的本領,可姜雲骨子裡卻是個廚師。

     在他眼中,食物應該是帶給人幸福和美味的東西,而不是用來治療或者侵害的藥物或者毒藥。

     不過話雖如此,在有必要的時候,姜雲也會毫不猶豫地使用“五行藥膳”.......是死是活就看對方的态度如何了。

     正因為知道這種技術的威力有多強,當他聽到蘇月見居然說出了“食醫”二字時,卻也難免感到有些驚訝。

     看到姜雲似乎表情有些驚訝後,蘇月見則是繼續說道:“當然,那都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對于你們這群現代廚師而言大概僅僅隻是文獻上的記載吧。

    ” “......好像是吧,所以呢?” “但我必須要強調的是,食醫是存在的,而且他們還掌握着一種能夠在不被人察覺到的情況下控制、損害、摧毀人體的秘廚技術。

    ” 說到這裡,蘇月見的語氣變得非常堅定,眼神也凝重了起來。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