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6章 君主立憲,可以救國嗎?

首頁
     【清朝末年,清政府想學習先進的政治經驗,于是派五大臣分别奔赴歐美和倭國考察。

    】 【五大臣在國外逛了一大圈,回國時需要提交考察報告,但是他們寫不出來。

    】 【于是,以鎮國公為首的五大臣決定找人代筆。

    】 【經過層層外包,這個活最終交到楊度和梁啟超手裡,因為他倆是學術圈公認的高水平學者。

    】 【最終,二人合作完成了《憲政考察報告》,為五大臣交了差。

    】 【然而,關于這份報告的功勞,人們往往隻歸功于梁啟超。

    】 【這是因為楊度後來幫助過袁世凱稱帝,屬于履曆上有污點,因此他在報告中的貢獻被刻意淡化。

    】 【但實際上,梁啟超隻撰寫了報告的三分之一内容,而超過一半的内容都是由楊度完成的。

    】 【由此可見,楊度的學術水平确實頂尖。

    】 ...... 洪武年間。

     朱元璋啧啧幾聲。

     清政府真的爛透了! 還想學習别人的先進政治經驗。

     也不看看都派出去的是什麼貨色。

     考察報告都寫不明白,還要别人代寫。

     朱元璋瞬間對清朝無比鄙夷。

     真是活該清朝要完! ...... 【雖然楊度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但唯有将其付諸實踐,方能見證其真正成效。

    】 【楊度為了救國,選擇的實踐道路是“君主立憲制”。

    】 【那他為什麼選擇君主立憲制,而不是理論上更先進的共和制呢?】 【原因有兩個,一是楊度的出身背景。

    】 【楊度出身于軍人世家。

    】 【他的伯父官至總兵,相當于現代軍區司令員級别。

    】 【在舊社會屬于妥妥的官僚階級,是既得利益者。

    】 【對于這類群體而言,大刀闊斧的改革會侵害到自身的利益。

    】 【所以,相較于徹底的改革,他們更傾向于循序漸進的改良。

    】 【君主立憲制相較于共和制,無疑顯得更為溫和。

    】 ...... 嬴政此時回想起此前天幕播放過的關于君主立憲制的内容。

     君主立憲制,曾在拿破侖的故事中出現過。

     嬴政有些理解楊度的選擇。

     若是國家實行君主立憲制,皇帝不但不用上斷頭台,而且依然衣食無憂,依舊能享受榮華富貴。

     唯一需要做的,僅僅是将部分權力移交給國會而已。

     最重要的是,原先的舊官僚階層,比如楊度自己的家族,得以保留其地位與利益,就不會被清算。

     ...... 【第二點是楊度在倭國留學,而倭國是實行君主立憲制之後非常成功的國家。

    】 【并且華夏和倭國位置相近,文化同源。

    】 【底子比我們還薄的倭國,都能在實行君主立憲後迅速崛起,跻身列強之列。

    】 【這樣的親眼所見,讓楊度更加堅信,君主立憲制對于華夏來說,同樣是一條值得嘗試的正确道路。

    】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