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然而,随着安史之亂的爆發,大唐經濟遭受重創,财政陷入極度困難,甚至一度窮到連官員的俸祿都發不出來。
】
......
李世民臉色又難看了幾分。
安史之亂!
又是安史之亂!
後人每每提到大唐由盛轉衰,就會提到這場浩劫。
可是安史之亂到底是如何爆發的啊?
後人怎麼不多講講!
......
【如此一來,山河便不能和百姓共之了。
】
【大唐也隻好掏出“食鹽專賣”這把利劍,開始執行“榷鹽制”開始執行。
】
【剛開始和漢武帝時期一樣,鹽由民制、官收、官運、官銷。
】
【朝廷按十錢一鬥,從産鹽戶手中收鹽。
】
【然後漲十倍,以一百一十錢的統一價格賣給老百姓。
】
【不過由于朝廷在整個個過程中要承擔收鹽、運輸、銷售的工作,所以就需要任命大量的鹽吏。
】
【為了精簡人員,鹽鐵使劉晏想了個辦法。
】
【把民制、官收、官運、官銷稍作變動,改為了民制、官收、商運、商銷。
】
【各位看到區别沒,在中間加了個商,簡稱“中間商”。
】
此時彈幕彈出。
“好家夥,原來唐代就有中間商。
”
“那時候的中間商,會賺差價嗎?”
“那是必須的。
”
......
劉徹此時對大唐的“榷鹽制”生出了幾分興趣。
如今的大漢,急需資金。
前不久,桑弘羊向他進言,主張在大漢鹽鐵官營。
桑弘羊解釋了該如何來進行官營,與後人所說的方式一緻。
這個政策,毫無疑問可以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
但也會引發諸多問題和弊端,導緻民怨沸騰。
所以,他一直在思索,大漢之後該如何對鹽進行管控。
此時,他看向天幕,想知道“榷鹽制”是否會比桑弘羊提出的方案更加妥善。
......
【鹽依然是由朝廷出面收購,然後給到那些獲得了官方授權,具備食鹽銷售資格的鹽商,由他們負責統一運輸與銷售。
】
【然而,随着大唐吏治逐漸走向腐敗,這些有官方授權的鹽商開始逐漸失控。
】
【他們擅自擡高鹽價,每鬥鹽的價格暴漲至三百一十錢。
】
......
“嘶~”
劉徹倒吸了一口涼氣。
朝廷十錢一鬥收購,一百一十錢賣出。
而這些中間商,竟然将每鬥鹽的價格提高到三百一十錢。
賺得比朝廷還多!
如此一來,每年鹽利上繳朝廷之時,大部分利潤都流入了鹽商們的私囊,而真正進入官府國庫的部分則大幅減少。
大量的鹽利最終被這些鹽商們所瓜分。
劉徹在心中啐了一口。
這些“中間商”心可真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