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9章 征書,朕要編纂《大典》

首頁
    邊卻從中找茬,一邊整人呢?】 ...... 各朝古人嘩然。

     這就是朝廷宣布要征集圖書的目的嗎? 為了從書中尋找不當言論,再給寫書之人判罪。

     這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 看來君無戲言,就是華夏曆史上最大的戲言。

     ...... 【那些愚昧的文人們輕信了你的謊言,紛紛上交他們的著作。

    】 【他們未曾察覺,皇帝不過是政治舞台上的角色,他的言辭是黃金還是毒藥,全在于是否能為鞏固統治服務。

    】 【你策劃的征集書籍、編纂《大典》之舉,實則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政治陰謀,無異于新的“焚書坑儒”。

    】 【當萬餘種書籍彙聚于你手中時,你又頒布新旨,命令各地總督巡撫嚴查收繳書籍中的違禁内容,并直接向你彙報。

    】 【你暗中授意地方官員,借此次收繳書籍之機,銷毀一切攻擊、诋毀朝廷的異端書籍。

    】 【你的目的已然初步達成,大量書籍在火海中化為灰燼,被銷毀的書籍數量幾乎占到大典的3/4,被删減的文字也占據大典的1/8,大量珍貴的文獻在這場浩劫中毀于一旦。

    】 【我并非誇大其詞,以乾隆修《四庫全書》為例,他在征集書籍的過程中,實則寓禁于征。

    】 【據粗略估計,僅在乾隆三十九年到五十八年間,官方禁毀的書籍便多達3100餘種,共計151000餘部。

    】 ...... “不知道有多少珍貴書籍被毀。

    ” 嬴政發出一聲感歎。

     天幕中的數據,僅僅官方禁毀書籍的種類和數量。

     在民間,必然許多人迫于文字獄的壓力,将自己的藏書大量銷毀。

     其數目遠超官方,數量無法估量。

     他此前也想焚一部分書籍,不過他都派人抄錄了副本。

     而且,天幕播放過華夏後世的教育情況之後,他就沒有了焚書的想法。

     此刻,他隻覺得十分可惜。

     ...... 乾隆的臉色又開始難看了。

     盛世修書,這早就是傳統了。

     宋朝宋太宗修《太平廣記》、《太平禦覽》、《文苑英華》。

     宋真宗修《冊府元龜》。

     明朝永樂皇帝修《永樂大典》。

     他的爺爺也編修了《康熙字典》、《大清會典》、《全唐詩》等重要典籍。

     他也想要比肩他的爺爺康熙帝,編修一部曠世之作。

     正好朱筠提出《永樂大典》輯佚,他便做出了編修《四庫全書》的決策。

     他要修《四庫全書》明明是為了天下太平。

     他要更好的統治中原,着手進行正統性的構築。

     哪有天幕中說的那麼不堪。

     頂多就是在征書的同時,順便對征集的圖書進行一次全面又徹底的審查罷了。

     一旦發現書中有懷念前朝、抨擊大清統治、違背程朱理學及傳統禮教以及含有大不敬言論的文人作品,這些書籍便會被删改、抽毀,甚至是全毀。

     這些書籍都不利于滿清的統治,還留着幹什麼? 等着再變成之前民間流傳的奏稿嗎? 等着百姓看了,又想反清複明嗎?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