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3章 下雪就要在馬路上撒鹽,各朝古人麻了!

首頁
    了! 國有鹽、則國富。

     鹽稅,在古代一直是國家财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光鹽稅這一項,就充盈了大半的大秦國庫。

     春秋時期,管仲為了軍費需要,推行了“官山海”政策。

     即山林川澤的全部資源皆屬于國家,國家授權開采權于民,由民制鹽,民制之鹽必須交官全部收購。

     最後由官控制定價權而加稅于價。

     齊國興鹽鐵之利,富國強兵,繼而成為了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

     至先秦時,商鞅變法之後,秦國重農、勵戰、抑商。

     允許民間自由開采食鹽,官方加以征稅。

    隻是鹽稅大幅提高,鹽鐵之利二十倍于春秋時期。

     大秦因此财政收入大增。

     他自滅掉六國之後,也一直沿用着這個政策。

     後世能用鹽撒馬路,想必是鹽很多吧! 這可把嬴政心疼壞了。

     這撒的可都是稅啊! 不過他轉念一想。

     鹽多了,價格就便宜了,可能也就沒多少稅了。

     ...... 此時,天幕中出現了一輛後備箱打開的面包車。

     兩個人坐在後備箱兩端,兩人中間是堆成小山一樣的鹽。

     面包車緩緩駛過積雪的路面。

     兩人揚起手中的鹽,鹽粒在寒風中飄散,如同細密的銀沙,落在滿是積雪的路面上。

     這個畫面,毫無疑問又給各朝古人帶來了極大的視覺沖擊! “這這這......都是細鹽嗎?” “竟然如此潔白!” 李世民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滿臉寫着不可思議。

     暴殄天物啊! 如此潔白的細鹽,竟然真的是用來融雪的! 不能用粗鹽嗎? 華夏後世那麼多馬路,每一條都要撒嗎? 一個冬天會下那麼多場雪,每下一次,都要撒一次鹽嗎? 而且下暴雪的時候,一撒鹽不就被覆蓋了嗎?難道還會一次又一次地撒嗎? 這也太浪費了吧! 還是說,後世的鹽已經多到可以随便撒的地步了! 李世民瞬間瞳孔地震。

     ...... 崇祯帝朱由檢看到這個畫面,整個人都不好了。

     自他上位以來,總是出現極端天氣,天氣寒冷,氣溫驟降。

     以往到了深冬才會下雪的中原地區,甚至早到十一月便開始飄雪。

     這種惡劣的氣候條件對百姓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沖擊。

     大雪紛飛,雪勢極為猛烈,往往一夜之間便能堆積成厚厚的雪層,大雪封門成為常态。

     極端天氣的頻繁出現,令百姓無法正常耕種,許多百姓接連幾年都顆粒無收,生活陷入困境。

     他從之前天幕的評論中知曉,這就是“小冰河時期”。

     他一直盼望着天幕中能給出一些應對這些極端天氣的解決之法。

     現在終于是盼來了。

     可是,他萬萬沒想到,後世的解決辦法竟然是撒鹽融雪! 還有之前人工降雨的法子,也有一種是用鹽! 這法子都是說了等于沒說啊! 雖說鹽發展到明朝,百姓吃不起鹽的現象已經基本見不到了。

     可是這種大量的鹽來解決自然危害的法子,大明也沒有辦法實現啊! 此時,崇祯帝真的有點欲哭無淚。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