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市。
正值十一長假,天氣稍稍降溫,舒适感怡人,雲慶坊作為當地有名的景點,來往的遊客絡繹不絕,但今天大多都是慕名而來去觀賞粵劇表演的。
為了迎接這個假期,當地領導請了粵劇團,連演四日,今天是第一天。
戲台設在景園内,鄰水而建,園林式的建築古色古香,石鋪的廣場中已經坐了不少遊客,正翹首以盼。
聽說這次的粵劇演出請的是中州市的雲和粵劇團,一個很老牌曲藝班底,在當地小有名氣。
景區給遊客設了觀賞座椅,前排翹首以盼的老人,一邊嗑着瓜子,一邊和友人耳語。
“雲和粵劇團前陣子在渝城參加非遺展表演,拿了個第一名,聽人說演得十分精彩呢!那個小花旦,唱、念、做、打,十分厲害,年紀輕輕的,不得了喲!”
友人不熱衷這些,有些訝異:“現在粵劇還有年輕人?”
現在這些非遺文化被日新月異的現代科技沖擊,大多傳承艱難,少有年輕人會去接觸。
老人還沒來得及回答,鑼鼓樂聲響起,戲台厚重的垂簾被拉開,一名婦人正坐敲木魚。
随即飾演李益的小生登場,伴随着音樂,圓厚清晰的念白響起。
台下的觀賞的戲癡也随之輕哼。
“踏過海棠軒,步過荼薇架,誰個燒香拜月……”
這是粵劇經典曲目《紫钗記》,幾乎是所有粵劇迷們耳熟能詳的曲,講述的是唐代才子李益和霍小玉之間一段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
早上已經演過一場了,這是第二場,演的是《花園盟心》,是男主人公李益上門求親霍小玉,兩人以紫钗定下山盟之約的劇情。
随着李益和霍母交談結束,一聲“小玉”落下,穿着粉色小古裝,頭戴珠翠的小花旦掀開薄紗出場。
面若桃花,身段秀麗的霍小玉,唱腔清麗婉轉,帶着幾分少女的嬌俏,對鏡梳妝,一句:“話我新插玉簪花,從未有今宵雅。
”道盡少女心事。
有人伸長了脖子看,隔着不近不遠的水池亦可見花旦姣好的面容,窈窕身段。
一場戲結束,看客們還意猶未盡。
粵劇演員退至幕後,主持人登場。
前排的老人仍然沉浸在這精彩的戲曲之中,手上拿着景區發放的小本子,上面介紹了粵劇以及這場戲的演員。
目光落在演員那一欄時,看到小花旦的名字‘秦舒意’,赫然是之前出演《寒江關》中的樊梨花,在非遺展獲獎的那位刀馬旦。
老人感歎:“身段可柔可剛,真是後生可畏啊!”
而此刻,老人口中的‘後生’正在後台卸妝。
戲曲演員的卸妝十分麻煩,滿頭的珠翠看起來美麗動人,卻重達兩三斤。
秦舒意先将泡子一個一個拆卸下來,後是頂花、耳挖子,水紗,片子……
拆到一半,手機叮的一聲收到了一條信息,是宋鈞平的。
【冷靜了嗎?】
上一條是在半個小時前,他發一句:【我們談談。
】
那會兒秦舒意正在演出,自然是回不了他的信息。
兩句話都是陳述句,倒是和宋鈞平平常強勢自我的作風一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