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凸塊強制火箭彈進行旋轉,旋轉的速度以及最終效果,可以根據火箭出膛速度和這道凹槽的纏距就能确定下來。
”
還特麼能這樣?
同志們看着圖上那條抽象的“導向槽”,眼珠子都差點掉出來了。
但是想啊想啊,卧槽,好像真的能這樣!
首先,這個辦法的确是能起到火箭彈按需要,在發射過程中就起旋的效果的。
其次,這東西對于火箭彈來說沒有任何難度和門檻,對成本影響微乎其微。
最後,這個導向槽加工有一定難度,但是好在這東西是加工在火箭炮的定向管上面,算是一錘子買賣,加工好了,剩下的工作就交給火箭彈上的導向塊了,成本、加工難度總體也還能接受。
長風廠的同志看着高振東,真不知道這位同志的腦袋裡面裝了些啥。
你要說看起來就很高級的理論、研究、分析,他有,而且一套一套的,但是要說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他就葷素不忌,什麼都來。
這種管子上面加個槽的搞法,要說有多高級,那真沒有。
但是能不能解決問題?能!而且解決得還特别便宜。
不不不,這才是真高級!
“高總工,服了,服了啊,這辦法好。
”
高振東笑道:“其實要說解決火箭彈的精度問題,是有主動控制的辦法的,比如慣性導航修正,但是那個太貴了,現在還不現實。
”
不過不現實沒關系,把種子播下去就好,适當的時候自然就會發芽。
陸裝局的同志笑道:“現在的射程已經足夠了,再遠,我們的觀察手段也不大支撐得起其運用。
”
如果說60公裡還勉強支撐得住的話,那更高的射程其實意義已經不大了,看不見,打得着也沒什麼意義。
說起射程夠遠的事情,高振東突然想起一個隐患來,他指了指黑闆上火箭彈的後半部分:“這部分你們要注意,當火箭發動機的工作時間足夠長的時候,可能會發生彈體被高溫燒穿導緻掉彈的問題,特别是新推進劑的燃溫比較高,設計的時候要提前考慮。
”
别說高燃溫的推進劑了,就連普通的推進劑,高振東前世知道,在搞122的時候也發生過這種情況,而找出問題到解決問題,花了一年多時間。
能不走彎路自然是最好的。
長風廠和風雷廠的同志們把這個情況記下來,問高振東:“我記得您說過還有扇出、彈道交叉等情況,這些情況怎麼解決?”
高振東搖了搖頭:“這些情況隻是可能出現,但不同的設計不是一定會出現,而且解決方案都是和你們具體設計有關的,在具體搞的時候,你們碰見了再分析解決吧。
如果一定要提建議的話,那就是在保證火箭彈飛行姿态的前提下,回轉、運動、支撐等結構在發射的時候一定要鎖得足夠結實。
”
簡單說就是發射管左右不平都還是小時,但是有松動的話,那真是每一發都不走尋常路了。
陸裝局的同志眼看也差不多了,問道:“高總工,你還有其他建議或者意見麼?”
高振東想了想,雖然覺得有些晚了,還是提了一個建議:“如果可以的話,建議把大口徑火箭炮的口徑提升到250mm以上。
”
陸裝局和防工委的同志都很詫異,為什麼高振東提這個建議。
高振東解釋道:“現在正在搞的末敏彈,口徑是110mm,如果大口徑火箭彈隻有180mm,意味着其截面隻能放下一枚末敏彈,大量空間被浪費掉了,如果提高到250mm以上,就可以品字形并排着放下三枚。
”
這是個簡單的幾何問題,大家在腦子裡過了一下,明白高振東說的沒錯。
“能不能把末敏彈做小一些?80mm?”
高振東搖搖頭:“不行,再小,威力不能保證,傳感器也不好布置了,110mm口徑幾乎是現有技術的極限。
”
陸裝局的同志想了想:“這個問題我們會納入考慮。
如果不行,我們會在下一代裡再去解決。
”
到送走同志們的時候,高振東非常鄭重的握住風雷廠的同志的手:“同志們,這個40公裡射程的130mm火箭炮非常重要,希望你們一定要做好啊。
”
那180mm的就不重要了?幾方的同志都感到有些奇怪,不過對于他們來說,不論高振東說不說這話,事情都是要做好的,也許高總工隻是想到哪裡就說到哪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