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15章 我們搞d

首頁
    已經比RP-1翻了一倍還多了,想來空軍那邊不會有什麼意見。

    ”    RP-1雷達的探測距離隻有十幾公裡,測距距離更是隻有可憐的幾公裡,這也是高振東對于仿制這個雷達一點兒興趣都沒有的最大原因。

     這破玩意,如果不考慮能見度的問題的話,還不如眼睛好使,但是帶雙眼睛不需要代價,帶個雷達卻有幾百斤呢。

     “嗯……小了點,小了點。

    ”高振東的想法,其實比這個高得多。

     “小了?高總工,這已經是非常樂觀非常激進的想法了。

    ”劉總還是要講科學的,可惜用戶不會和你講科學。

     比如後來為8爺配套的雷達,别看是196幾年就開搞,此時技術還極為落後,但是空軍那邊一上來就是雙三要求,100km探測距離,幹了幾十年都沒幹出來。

     如果說雙三主要取決于飛機的話,那100km的探測距離,我們第一代雷達人使出了吃奶的勁也沒搞出來。

     高振東想了想,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劉總,這東西,我的建議是上視探50跟30,下視不小于30公裡,且具備為半主動雷達彈提供照射的能力,否則空裝那邊第一個就不樂意。

    ” 考慮到攻-5多用途戰鬥機的雷達天線口徑有0.6~0.7米,想想辦法,這個指标還是有可能夠得着的。

     花旗佬的F-4J的AN/APG-59,比這個大一些,1966年服役,但是對米格-21的迎頭探測距離大概是80多公裡,下視距離60多公裡。

     這話聽得劉總和随行人員腦袋都快炸了,難怪剛才他說方案不激進,原來他才是最激進的那個。

     “高總工,這個是不是太高了點兒?我怕我們力有不逮啊。

    ”壓根兒就沒敢往50以上考慮的劉總,還是決定據理力争,否則下面的同志壓力太大了。

     高振東想了想,也是,把幹具體工作的同志給吓跑了就不好了,他點點頭:“這樣吧,我們先按照你們定的這個往上報,但是我們的真正目标,不是這個指标,最少要達到我說的那個。

    ” 本來高振東還想要說多目标跟蹤和打擊能力的,但是一想,這個實在是吓人,把這東西說出來,他們恐怕會直接吓跑掉頭就走,還是放一放。

    等到後面真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實現了,那他們自己就會想起來這個事情了。

     對于高振東這個想法,劉總倒是沒有意見,公開小目标,内部大目标,這也算是搞科研常用的“留一手”的搞法,壓力小,看來高總工還是很講究的嘛。

     “嗯,這個我沒意見,可以這麼搞。

    但是連續波雷達功率做不大,對信号處理的要求太高了。

    ” 在白噪聲無法消除,又沒有在低信噪比的情況下獲取足夠信息的技術,那提高探測性能最根本的手段,就是加大發射功率,增加信噪比。

     “連續波?不做連續波,那東西就是個過渡技術,至少幾十年内,我估計在戰鬥機雷達上,這東西都沒啥前途,我們還是做脈沖雷達。

    ” 高振東頗為嫌棄的搖了搖頭,連續波這東西,在戰鬥機上裝備時間極短,僅有早期麻雀的配套雷達等少數飛機使用過這玩意,比如F-4E上面,很快就被PD給替代了。

     “脈沖?嗯,單脈沖也不是不行,為半主動雷達彈的連續照射,開辟一條支路就可以。

    其他的,萬一沒有水平運動分量數據也不是不能接受。

    ” “不搞單脈沖,這東西的下視能力有限,用于制導和火控也不咋滴。

    ” 劉總都快瘋了,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到底要搞什麼?總不能搞相控陣吧? “嘶~~~~~~高總工,難道伱想搞相控陣?” 和很多人潛意識的認知不同,我們想搞相控陣體制的雷達是很早的,包括在戰鬥機火控雷達上,隻是結果嘛,早期就挺一般的。

     所以劉總不是不知道相控陣,而是很清楚這東西很不靠譜,至少在現階段是不靠譜的,能不能搞出來先不說,就那個頭,戰鬥機上恐怕不大裝得下。

     高總工這步子,都不能用扯着淡來形容了,簡直就是把人扯成兩半! 不過高振東很快就解決了他的疑問:“劉總,我們搞脈沖多普勒雷達吧。

    ” 脈沖多普勒雷達? 出乎高振東意料的是,劉總對于脈沖多普勒雷達,卻沒有相控陣來得熟悉。

     雖然都是雷達的劃代方式,但是其實這兩個技術嚴格來說,是走的兩種定義模式。

     (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