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過,像個旅遊景點裡,因為有着美好寓意而被人們摸得铮光瓦亮的吉祥物似的,比如春城西山龍門門頭上那塊兒石頭,每年高考來臨之際,總是特别的光亮。
等到大家都走得差不多了,十七機部領導和總工才來到高振東身邊。
領導眼裡别的什麼都沒有,就隻有兩個字——“滿意”!
小的滿意,是高振東對于發言的内容把握非常好,雖然領導點名高振東發言,但是隻是想要他的技術建議而已,别的方面,還是有些擔心年輕的他說秃噜了,所以随時在準備适時打斷或者圓場。
不過高振東的表現證明他的擔心,多餘了。
當然,這隻是個小滿意,和後面這個滿意比起來,屁都不是。
至于後面這個大滿意是什麼,那就不用說了。
看着高振東,領導心情極為愉快:“振東啊,沒想到你6011會戰的事情沒耽誤,理論研究工作也沒放下啊。
”
至于什麼計算機電子武器裝備什麼的,那都是邊邊角角,是我們高振東同志本職工作做得累了,休息的時候遊戲之作,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防工委、十二機部、郵通委:你再說?!
高振東笑道:“真理總是從實踐中來的嘛,實踐的工作做得多了,有些心得,覺得不能浪費了,還是要總結出規律和理論,希望能幫到其他同志,哪怕隻是一個也好。
”
“哈哈哈,你這幫到的,那可不是一個同志,我都不知道怎麼形容了。
嗯,至少啊,你幫到了一位同志,我是能肯定的。
”
高振東有些詫異,他是怎麼肯定得這麼具體的:“哪位?”
領導指指自己:“我這位老同志啊!哈哈哈~~~~~~”
領導開了個玩笑,作為“高爐之王”“鋼鐵領主”,高振東這一手的确是幫到了他,因為所有人受益,最終都會體現到他這裡。
領導明顯興緻不減:“還有這位老同志,你這條線,算是減輕了他很大的壓力。
”
他指了指部總工,部總工也樂了,這還真是。
如果說領導那兒是管理壓力的話,那他這裡就是業務壓力了,鋼鐵生産技術,那可是他的本職工作,正管。
而高振東今天拿出來的這個東西,至少給高爐相關的工作指出了一條可以趟的路,後面有無數寶藏在等着。
最重要的就是路,“無路可走”是最讓人難受的困境之一。
在相關工作方面,就不再像以前一樣,無頭蒼蠅似的亂撞了,這簡簡單單一條線,能夠為很多人指明工作方向,提供重要工具,這對于科研效率的提升,是有莫大好處的。
很多時候,“找路”花的時間和成本,比“趟路”可高得多,而且憋屈的是,找不到路的時候,往往還說不清楚到底失敗在哪裡。
至于把這條線的潛力挖掘得差不多這種情況,那恐怕是好久以後的事情了,再說了,潛力挖盡就意味着技術紅利到手,更香。
總結就是,高振東一下子解決了部總工在高爐生産技術方面很多年的KPI問題。
三人一起哈哈大笑,笑聲傳出老遠。
良久,十七機部領導拍了拍高振東肩膀:“幹得太好了!首長那幅字,在你手上真是再好不過了。
”
這個事情,是十二機部領導經手的,自然十七機部、防工委這些部委都會收到風。
思想、技術都不用說,就他這工作投入程度,拼命三郎的架勢,你就說作風過不過硬吧。
而且領導這話,除了對高振東的贊歎之外,還有一些别的意思,懂的都懂。
領導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多說,笑着轉開了話題。
“接下來的工作,你自行安排,部裡秉承兩個态度:堅決支持、絕不幹涉,你幹啥都行。
”說完這句話,領導帶着點擔心看了看高振東的身闆兒,又補了一句好像是不那麼“正确”的話。
“其實,6011會戰結束之前,你啥都不幹也行。
”
那6011還在會戰呢,高振東如何能做到啥都不幹,這話看起來有些矛盾,其實是基于他對高振東的了解。
6011會戰的那些工作,高振東基本上隻負責一件事——動嘴。
他動動嘴,把相關文件往下一發,基本上三軋廠、京鋼廠、三分廠的同志就能把事情辦得妥妥帖帖,成果源源不斷。
而其中,高振東“動嘴”這一步是最重要的,他嘴裡全是配比、工藝、熱處理等等核心關鍵,但也是看起來耗時最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