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81章 一勺都燴了

首頁
    這可能有二師兄肥厚的脂肪的原因在裡面,但是這也意味着,哪怕換成人,最多也就是斷根肋骨的事情,運氣不太差的話,不緻命。

     看見這個結果,領導徹底放下心來,心情極好。

     他看了看地上的二師兄,笑道:“同志們,為了慶祝高振東同志的這個成果,我們把這頭豬吃了!哈哈哈。

    ” 物盡其用嘛,不吃怪可惜的,雖然挨了一槍,但這豬甚至連吃到彈片的風險都沒有,就一點毛細血管凝血,和正常屠宰沒兩樣。

     同志們大喜,特别是在場的學生。

     眼瞅着在場人不太多,估摸着一頭兩三百斤的大肥豬一頓吃不完,領導又笑道:“吃不完剩下的,給在場的老師同學們分分,這個闆,我拍了。

    ” 剩下的肉少說也有一兩百斤,不是領導拍闆,還真不敢這麼弄。

     學生們什麼都不說,鼓掌就對了。

     大家往食堂走的時候,高振東和領導邊走邊談。

     “振東啊,你這個東西個頭雖小,意義卻大啊。

    我代表陸軍的同志,感謝你。

    ” 高振東笑道:“領導,你這話就見外了,我本來就是那兒的一員,以前是,現在也還是。

    工作崗位雖然不同了,但是我一直沒忘記和同志們一起在坑道裡的日子。

    ” 領導聽見他這話,也笑了:“哈哈哈,也對,你看我這記性。

    ” 高振東趁熱打鐵:“領導,我有個建議。

    ” “哦?你說。

    ” “我在想,既然甲都有了,是不是把頭盔也弄上,古代都說了,盔甲盔甲嘛。

    想想那時候我們都是把繳獲的鋼盔交給在最危險的陣地上的同志們使用,一人一盔都沒辦法,是時候改變這種情況了。

    ” 我們也不是完全沒有頭盔,比如當年繳獲的小鬼子的,還有物流總公司送來的漢斯貓的花旗佬的,都用過,但是沒有制式的,也沒有普及。

     實際上我們那時候是把鋼盔集中起來,交給尖刀、核心、突擊、高技術兵種使用。

     比如炮兵,在老照片裡經常會看到有帶漢斯貓M35的,别笑,這時候炮兵妥妥的高技術兵種。

     高振東前世看過一個老電影,我們的部隊繳獲了敵人的炮卻沒人會用,後來是在解放戰士裡找到了一位炮兵,這才把這寶貝疙瘩給用了起來。

     那時候的電影,非常寫實,因為年代問題攝像機差點兒,但是服化道絕對拉滿,所以這時候的炮兵是不是高技術兵種,看電影表現就知道了。

     因此我們沒大面積裝備鋼盔,不是傳說中的怕被人說怕死,我們的領導幹部戰士心理沒有這麼脆弱。

     根子上的原因是——生産不了! 一是材料性能問題,别看那鋼盔簡簡單單,用的可是正兒八經的防彈鋼闆,鋼材不好,鋼盔性能就不咋滴。

     二是材料産量問題,剛建國的時候,鋼鐵都缺成啥樣兒了。

     沒有就是沒有,造不出來就是造不出來,這是國家總體能力的體現,現在沒造出來,那就得承認我們的落後,并去努力改變。

     像某些号稱要搞制造業替代的國家,一直到二十一世紀,還在用木髓盔這種事情,就更沒什麼值得吹的了,和那地方太熱沒啥關系,熱點兒和要狗命之間的區别他們再傻也是懂的,就是純純的造不出來而已。

     領導聽了他的話,點了點頭:“嗯,是時候解決一下這個問題了,至少,讓最危險位置上的同志先裝備上。

    ” “多裝備點兒吧,領導,一百萬人,全算下來不超過1500噸鋼材。

    ”高振東沒有順着領導的話往下接,而是直接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這個賬非常容易算,一個人的鋼盔用鋼,哪怕算上邊角消耗,也很難超過1.5公斤,再多,人腦袋就受不了。

     一百萬人,就是一百五十萬公斤,1500噸。

     哪怕全軍都裝備上,也就是一萬來噸鋼材左右,别忘了很多軍、兵種和崗位是不用這個的。

     一萬噸鋼,看起來挺多,但是實際上也多不到哪兒去,60年我們的鋼産量已經一千多萬噸了,61年雖然有所調整下降,也依然有近900萬噸。

     而且這種換裝,不可能一年換完,攤到每一年就更少了。

     說到這個問題,大家第一反應都想的是人多,卻沒算過用鋼少的問題。

     領導聽了高振東的話,心裡一激靈,是啊,一百萬人才1500噸鋼材,哪兒擠不出來一點? 他帶着感慨,看向高振東:“你提醒我了,對啊,一百萬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