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上司還在殷切勉勵這次出任務的飛官,中隊長這心,就越憋悶。
急你大爺,我們有什麼好急的,明明是“友方”更急。
然而不論中隊長心裡在想什麼,方少校還是登上了這架賒來的飛機,在微微的晨光中飛離地面,向着對岸飛去。
接下來的事情,前半段與上一次那架U-2一樣,沒什麼區别。
雷達站發現敵情,迅速通報。
離敵機最近的圖-4特升空,準備空情保障,最近的空軍機場裡,已經完成躍升戰法訓練的戰鷹騰空而起,向着敵人側後趕去。
但不一樣的是,這一次,敵機飛在了24500米。
為了保命,方少校将飛行高度拉到了實用升限的極限,比出發前上司要求的兩萬四還高了那麼一點點。
聽着雷達告警器裡一直在嘯叫的警報,U-2駕駛艙裡的方少校比剛出發的時候,心情輕松了不少。
他可以肯定,自己已經被對面的雷達發現了,從雷達告警器從未間斷的嘯叫聲中,以及無線電偵聽設備裡非常繁忙但因為沒有解密而意義不明的噪音裡,他非常肯定這一點。
但是讓他略微放心的是,自從自己進入内陸上空以來,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多小時,依然沒有受到攻擊,這說明這個高度是有效的,對方夠不到自己。
否則,根據已經掌握的對方空軍機場分布情況來看,這麼長的時間,無論如何也足夠對方的戰鬥機趕上自己了。
雷達告警器的告警聲裡,沒有對方戰鬥機雷達的特征音,更加印證了這一點。
雖然他不知道自己身後的情況,但是他基本上猜對了。
的确很難夠得着,但猜錯的那一點,是我們的戰鬥機其實已經趕上他了,隻是高度差太大,一直沒有打開雷達。
“盧山,高度差太大,沒有攻擊條件。
”
盧山,名山之一,在這裡自然指的是空域指揮中心。
兩架戰-6中,長機的飛行員向指揮中心報告。
就在剛才,他已經幾次試着躍升發起攻擊,但是在這個高度差下,雷電-1有限的作戰斜距,一直達不成攻擊條件。
和上一次U-2飛行在20000米左右不同,那一次的戰-6,在躍升之後,打的基本上是同一高度的敵機,對于發射機會的把握,要求不是太高,甚至導彈發射時,都沒有到戰-6的躍升極限就滿足條件了。
而這一次就不一樣了,敵機的高度,讓發射條件更加苛刻,遠了不行,導彈射程不夠,近了也不行,導彈飛行距離不夠抛不了那麼高。
而這個高度差,已經到了導彈可以作戰的極限,戰-6必須把握住每一米的高度,盡量讓自己離敵機近一點。
副油箱早已抛掉,戰-6向着敵機發起了幾次躍升,但是都沒能進入導彈那僅有的一點點理論發射窗口。
是的,隻有理論上的發射窗口,這個作戰條件,太過極限了。
實際上,現在飛行員是在用短距格鬥彈幹中距攔射彈的活兒。
而這個理論窗口,在戰-6沒有火控計算機的情況下,是靠飛行員的腦袋來把握的。
飛行員既要保證飛機的躍升飛行,又要把握發射機會,難度極大。
聽着戰鬥機的報告,指揮中心發出了指令。
“擎雲01,放棄攔截,你的油可能不太夠了。
”
幾次嘗試攻擊,雖然都沒有成功,但燃油卻是實打實的消耗掉了,加力沖刺,那可不是一般的耗油,而且這是在抛掉副油箱之後,使用的内油。
油不太夠了?這讓擎雲01好像想起來什麼。
他飛行員看了看自己的油量表,詢問指揮中心。
“廬山,我離最近的機場還有多遠?”這年頭戰鬥機上的導航裝置,對于自身位置的掌握不能說是一無所知,至少也是聊勝于無,想要精确,都是靠指揮中心那邊圖上作業後通報。
未幾,指揮中心報了一個數字給擎雲01。
擎雲01算了算,發出了請求。
“我的油還夠,請求發起最後一次攻擊。
”
這就是他剛才想到的事情,油燒掉了不少,這就意味着自己的機體更輕了,也許能沖得更高一些?
指揮中心這邊的人聞言,對視一眼。
如果說戰機位置是這邊最清楚的話,那戰機餘油就是飛行員最清楚了。
“既然還夠,那就再試一次吧。
”
“嗯,讓他再試試,否則他不甘心,我們也不甘心。
”
指揮員拿起通話器:“擎雲01,準許攻擊,攻擊之後無論結果、無需觀察,直接返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