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差不多。
”
“那請大家想一想,以攻-5的速度和載彈量,能不能很好的遂行這種任務?以超音速戰鬥機為底子研發的它,有點小了,也太快了。
就算給它加上一個直接打擊敵方集結、行進中的裝甲部隊的任務,以它的底子,又能不能把這個工作做好。
”
高振東這個問題,一下子就把空軍的同志幹沉默了。
仔細想想,好像是這麼回事兒。
支援一線,要的就是幾樣東西。
一是載彈量足夠,能根據需要發起多次攻擊。
二是滞空時間要長,能在戰場上空停留足夠的時間。
第三是打得準,至少不能打自己人頭上。
這三樣,以米格-19為底子的攻-5一樣都不占。
1.5噸的最大挂載重量,1200公裡左右的内油航程,和炸-5沒得比。
炸-5最大載彈量3噸,2400公裡的內油航程,剛好都是它的兩倍。
至于第三項,就更麻煩了,這東西飛得快,反而是它的劣勢,采用後掠翼的攻-5,低空低速性能無論如何是沒法和平直翼的炸-5相比的。
思前想後,空軍的同志道:“但是伊爾-28為底子的飛機,是沒法低空高速突防的。
”
高振東笑道:“你們到底要的是低空高速突防還是低空突防?想想P-2V,再想想當時的米格-17。
800的低空突防速度和600的低空突防速度,在實戰運用中到底能有多大區别?”
高振東也不說前線近距支援不需要低空突防能力這種話,那就把空軍原本的想法改變太多了,而是直接告訴對方,這東西低空突防也不錯,速度慢點兒,但是慢不了太多,在當前條件下,其實用起來都一樣。
這話讓空軍的同志更不知道怎麼說了,好像,這個慢吞吞的P-2V,低空性能比米格-17要好?突防成功率也不低。
高振東又補充道:“而且炸-5更大的機體和更大的載重量,能夠安裝地形雷達,反而更有利于低空突防,至少飛行員不用那麼累,對飛行技術的要求也沒那高,能大大提升整個機型的平均作戰能力。
”
呃……好像是那麼回事?空軍的同志又陷入了迷茫。
一時之間想不明白,幹脆不想:“這樣,高振東同志,你把你對炸-5改攻擊機的的改裝設想說一說?”
關于這個,其實就很簡單了,向着花旗佬A-10和老毛子蘇-25的路子去就行。
“首先,取消内置彈艙,改為油艙,進一步提升其航程和滞空時間。
”
“那内置炸彈外挂,會增大阻力吧。
”其他同志也熟悉這個飛機。
“對,會增大,但是炸-5本身機體阻力就大,影響不是太大,而獲得的航程的提升,是值得的。
而且外挂還有個必要性,那就是随着精确制導武器,也就是各類導彈和制導炸彈的普及,外挂能夠大大的降低這些制導武器的挂載、搜索、鎖定的操作難度,降低整個武器系統的設計難度。
”
說白了就是,挂在外面,各種光學導引頭能直接看到目标,而挂在裡面就麻煩了,而精确對地攻擊,光學導引頭是最常見的導引頭。
F-22和F-35的近距紅外空空彈必須開蓋發射,各種内彈倉很少有挂光學制導武器,就是這麼一回事。
制導炸彈?這是什麼鳥東西?與會的同志都有點不明白,但是現在,這個問題不是最主要的,至少空軍是得了紅外制導空空彈的甜頭的,知道這類導彈還真不能挂在彈艙裡。
嗯,高總工果然考慮比較深遠啊。
“嗯,這倒是的确有道理。
”
“不錯,自由落體炸彈瞄得再準,也沒有導彈準啊。
”
“這樣是不是能進一步提高輕轟的作戰半徑?别管改不改攻擊機,就這個好處就值得試一試。
”
高振東補充道:“而且,這樣一來,對于挂載彈藥的尺寸就沒有太大限制了。
炸-5的發動機與機身中間,有兩個非常大的空間,這個空間用來做重載挂點再合适不過了,原本彈艙裡因為尺寸問題隻能挂一個的東西,現在沒準能挂兩個乃至更多,隻要挂點和挂架設計得好。
而且,未來導彈的長度,彈艙可不見得能應付過來。
”
防工委和空軍對視一眼,這個值得一試!原本炸-5是有外挂點的,但是是輔助作用,如果轉正,沒準兒還能搞出更多花樣來。
見大家都沒有徹底反對這個建議,而是聽進去了在思考,高振東又拿出了第二個改進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