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過名字,會議開始之前,還專門過來和他這位導研院的技術顧問打了個招呼,道了一聲新年好。
作為在雷電-1上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又擔任了改型副總師,而且還在京城工大上着《自動控制原理》課程的高振東,在所有人看來,在空空導彈方面他的意見是非常重要的。
會議很快開始,高振東坐在防工委領導旁邊,聽着導研院同志的彙報,包括另一邊的防工委總工在内,表情如出一轍——不好看。
這個不好看,不針對導研院同志的工作,而是直指K-5導彈本身。
空軍那邊的同志,也是皺着眉頭,這東西,啧啧啧。
如果說原本防工委、空軍的同志在沒有對比的前提下,并沒有意識到老毛子這個垃圾有多差勁的話,那在雷電-1成功之後,這個問題就徹底的浮出水面了,哪怕兩者的制導原理不同,理論上是用于兩種不同場合的。
聽完導研院的同志的彙報,高振東決定,不浪費大家時間了,這個惡人,就讓自己來當吧。
在他根據現場的觀察來看,甚至連導研院的同志自己,都對這東西有點兒嫌棄,頗有一點捏着鼻子作報告的感覺。
這種報告高振東前世聽導師說過,明知道是一坨,還得硬着頭皮做下去,做完之後簡直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
報告剛做完,高振東一反常态,和以往喜歡先聽同志們發言不同,高振東這次第一個要求發言。
這讓其他同志大驚,這可不多見,高振東同志是習慣先聽别的同志意見的,這回發言這麼早這麼主動,看來這個東西讓他很難忍受啊。
高振東上來第一句話就是:“我覺得這個彈,暫時不要繼續了,還是先慎重考慮一下,是不是要做後面的工作吧。
”
來了來了,那個熟悉的“高大炮”又來了。
“說說你的理由吧。
”防工委領導的話是讓闡述理由,可是語氣和神情卻是一副“趕緊斃掉這玩意,讓同志們解放出來幹點兒别的”的感覺。
高振東也不遲疑:“這個彈,它沒有用武之地,從機動性來看,隻能尾追大轟炸機這種東西,可是從它的射程來看,完全支撐不起啊。
”
K-5采用了一種非常罕見的制導方式——雷達架束制導。
這種方式在後來的雷達空空彈上是完全絕迹了,原因很簡單,難用啊。
對了,花旗佬的AIM-7麻雀,最早的A型也是這個鳥樣,結果和K-5差不多,甚至花旗佬反應更快一點,撤裝的速度比老毛子還快。
雷達架束看起來原理上和激光架束制導差不多,載機發射一束雷達波指向目标,導彈通過彈尾的雷達接受裝置探測這束雷達波,獲得偏差量,輸出控制信号控制導彈飛向目标。
看起來導彈就好像騎着雷達波一路飛過去的一樣,所以叫架束制導。
看起來挺好,但是有一個問題,雷達波的指向性,是根本無法和激光相比的,這就導緻了這個導彈的悲劇。
它的制導方式和本身的機動性,都決定了它打不了高機動目标,隻能打打轟炸機這類目标。
導研院的同志還是要挽救一下的,無論如何,這是他們的本職工作。
“高總,這個彈在得到你搞的推進劑之後,最大射程已經從原本的4.5公裡擴大到6公裡了。
”
K-5這個導彈的結構實在是非常罕見,說是空空導彈中為數不多的奇葩也不為過。
這東西由于采用了雷達架束的制導方式,在彈體尾部必須布置雷達信号接收裝置,老毛子“能用就行”的習慣在這裡起到了反作用,其火箭發動機和赤劍-73反坦克導彈一樣——在彈體中後部,側向噴口。
這就導緻其一部分推力施加在側向,雖然對稱布置的噴口可以相互抵消這個側向推力,保證導彈不會偏航,但是這部分推力是實打實的浪費掉了。
在這一點上,K-5還不如麻雀A。
雷電-1得到了新推進劑之後,自然也會考慮應用到雷電-2上面,隻是雷電-2這個結構,不但是側向噴口,而且還短粗一些,射程增加并不太多,至少是沒有雷電-1的射程大。
但是這并不是K-5/雷電-2在射程上的緻命傷,真正的緻命傷,在制導方式帶來的射程拉垮上。
高振東笑道:“可是制導射程還是那麼多,3公裡左右,對吧?”
導研院的同志很不好意思的點點頭:“是的,雷達隻能制導那麼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