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79章 越來越近的熱像儀

首頁
    西都搞好,那剩下的事情就是1274廠的了。

     P型和N型半導體還要進行摻雜,調整其溫差電動勢和導熱率,特别是前者。

     最後就是和導流條、冷熱端基闆的焊接組裝等工序。

     劉榮國有參加碲汞镉的經驗,那東西其實也算是一種三元固溶合金,拿到這兩種材料的說明之後,掃了一眼,信心十足:“高總,我盡快完成。

    ” 等劉榮國出去,高振東轉頭就給導研院打了個電話。

     “陸工,我通過你們請1274廠加工的那個傳感器怎麼樣了?” “高總,做是做出來了,但是有一點問題。

    ” “什麼問題?” “你要求的64單元的線型傳感器現在看起來問題不大,你給的碲汞镉晶體都是比較大的,但是如果普及開來的話,根據統計學規律對碲汞镉晶體的尺寸分布進行計算,可能大部分碲汞镉晶體都沒法做出64單元來,數量不夠。

    ” 高振東在電話裡沉吟了一下:“那96單元的呢?是個什麼情況。

    ” “96單元的基本上是做不出來,1274廠的同志想盡了辦法,也很難切割出足夠數量的碲汞镉顆粒來。

    ” 這就好像那些賣翡翠的,看起來原石個頭挺大一塊,但是去掉石頭上的棉、癬、裂,再抛開水頭、顔色不好的,剩下也沒多少點兒了。

     也好在碲汞镉晶體是人造的,從外到内的一緻性和晶體結構質量都遠超翡翠原石這種東西,要不然就啥也别幹了。

     高振東并不意外:“嗯,這個倒是估計到了,那用兩枚晶體制造一個傳感器有沒有問題?” 高振東的想法,是用兩枚晶體湊出96個紅外光電二極管來,然後組成一個1*96的線陣列,至于兩枚晶體的不均勻性,嘗試通過後端電路來補償調整。

     這樣在制造的時候,會多一道校準偏差的工序,每一枚紅外光電二極管的後端電路還必須設計成可調的,因為沒人知道到底會偏差多少,得根據校準過程中的輸出進行對應調整。

     雖然麻煩,高振東就是想知道兩個事情。

     第一個嘛,他想搞清楚96*64像素的熱像儀能不能用。

     無……無損高清這東西,從1080P到4K,高振東都見識過,但是這種熱像儀輸出的96*64的全損畫質,他還真沒見過。

     他見過的分辨率最低的圖片,應該是大三蹭導師課題的時候,為了保證衛星低速傳輸,從而故意轉換壓縮的320*240圖片,但那玩意好歹也是彩色的,而不是熱像儀這種隻有灰階的樣子。

     第二個,就是這種上下組合的線掃描陣列在經過後端補償後,其一緻性能不能達到可接受的程度。

     高振東以前見過在傳輸過程中被破壞的圖片,上下兩半的顔色參數完全不同,甚至上半是黑白下半是彩色都有可能,但是仔細想想,好像在坦克火控上面也不是不能用,人腦的主動渲染能力是超強的。

     對于高振東兩枚合一件的傳感器問題,陸工那邊回答得很快。

     “這個倒是沒有問題,他們已經做好了。

    ” 那就沒事兒了,反正是實驗嘛。

     但線掃熱像儀,還有一個配套的東西,是在導研院做的,那就是線陣的掃描系統。

     作為需要連續輸出圖像的線掃,是不可能控制着線掃傳感器做往複運動,從這頭掃到那頭的。

     這種辦法要麼得等待掃描頭歸位才能掃第二幀,要麼得同時處理融合兩個方向的掃描數據,都是難以接受的。

     最重要的是,線掃傳感器可金貴着呢,還帶着制冷、并行輸出線等等一大堆附件,拖着這玩意搞往複運動,那這個熱像儀的體積、重量、可靠性和可用性基本上也就不用指望了。

     所以實際上線掃熱像儀,動的是光學系統裡的反射鏡,這個動起來就方便多了。

     高振東從系統裡提出來的那個線掃熱像儀,用的就是一個旋轉六棱鏡反射的光學掃描系統,結構簡單輕便,制造維護也相對容易很多,在機械上面,轉動比往複運動往往更好處理。

     這個東西系統裡面提出來的熱像儀配套資料裡,是有現成圖紙的,所以高振東也就沒有去找東北光學所這種單位了,高射炮打蚊子,犯不着。

     反而是導研院搞的紅外空空彈,有類似經驗,正交四元探測器的掃描是光錐掃描,也是轉動部件反射掃描,隻是那個是圓周掃描而不是行掃。

     有了這些經驗,造個現成圖紙上的光學掃描系統還是沒問題的。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