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75章 除了投降

首頁
    聽了高振東的話,莫工連連點頭:“對,光學器件是個大麻煩。

    這個光學器件極簡,隻需要有個合适的抖動台就可以了。

    從原理上來看,也沒有什麼大缺陷,一些缺點也是可以進行規避的。

    雖然每次抖動都要經過閉鎖區,但是總體算下來,閉鎖區的誤差是可以接受的。

    ” 閉鎖區,簡單說就是因為某些原因,在某一振蕩頻率下,輸出消失了,而各種偏頻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抖動偏頻的效果,就是通過光學腔本身的抖動,最終得到填補這一閉鎖區輸出的效果,不過在閉鎖區這一段,其實際輸出和理想狀态下有一定偏差,而且這個偏差是無法消除的原理性偏差,隻是這個偏差可以處理到能夠接受的程度。

     機械抖動偏頻作為最早實用的激光陀螺儀類型,自然是有他的好處的,從能看到的地方來看,以現有環境和需求來評價的話,基本上全是好處。

     高振東沒有說太多,而是繼續問道:“說說你對其他幾種方案的看法。

    ” 這是方案比選的必經之路,選一個方案,必須說出它的好,同時還要說出不選其它方案的理由,莫工對此也是非常熟悉。

     “磁鏡偏頻的方案,看起來也簡單,而且優質系數好,但是有個問題是,磁鏡的制造實在是太麻煩了。

    ” 材料問題,這是永遠困擾科研人員的一個長期性矛盾。

     磁鏡是利用克爾磁光效應,在反光磁光材料上施加磁場,達到偏頻目的,而且這個磁場并不需要太大,就比較容易實現,而且是比較容易控制的。

     看起來磁鏡偏頻哪兒哪兒都好,但高振東知道,莫工也知道,這個東西有一個問題:用什麼做合适的磁鏡? 莫工隻知道沒有合适的材料做磁鏡,而高振東知道的東西,比他要更多、更深。

     激光陀螺投入實用的磁鏡材料,總體上有兩種,一種是金屬磁鏡,一種是石榴石磁鏡。

     但是金屬磁鏡性能差,偏頻量和反光率之間會形成一對結構性矛盾,大概就是x和1-x之間的關系,這就很難繃了,在要求高的時候,這兩個性能之間甚至根本無法求得平衡。

     也不是不能用,但是沒前途,比現有陀螺儀優勢不大,甚至在我們的技術環境下,那真是雪上加霜,大概率總體還不如機械陀螺儀。

     石榴石磁鏡如果處理得好,那就比金屬磁鏡要強太多了,偏頻量和反光率之間沒啥太直接的聯系。

    但是石榴石磁鏡有一個問題:暫時造不出來! 造這個東西,需要用到等溫液相外延技術,在這個時候考慮這個事情,略微超前。

     見高振東隻是點點頭,沒有說什麼,莫工繼續說自己的想法。

     說實話,說到這裡,莫工已經是非常佩服和慶幸,有高振東。

     别看他把所有的方案說得頭頭是道,各種理論分析算得精熟,但實際上,這些東西,全部來自高振東上次給他們的那100多頁材料,包括這些方案,都是寫在上面了的。

     要沒有這個,啥都别說了,現在估計還連理論都基本為0,完全空白,連從何着手都不知道呢。

     高振東前世,我們到80年代才搞出來激光陀螺,不是沒有原因的。

     “四頻差動激光陀螺主要就在于系統太複雜了,同時讀出用的合光系統也比機械抖動的要複雜得多,後期處理電路裡面,需要同時處理兩個陀螺的數據,也複雜。

    ” 四頻差動和機械抖動就不一樣了,這東西實際上在一個陀螺裡面是兩個正交圓偏振的左右旋陀螺信号,簡單說,看作是一對某種特征參數相反的陀螺。

     作為雙陀螺,它解決閉鎖區的手段與機械抖動是不一樣的,機械抖動是填補,而它是避開,将左右旋陀螺的偏頻點都遠遠的拉離閉鎖區,然後通過兩個陀螺的輸出差值來判斷轉動狀态。

     這樣,就不用考慮閉鎖區的誤差問題了,相應的,代價也不小,會引入新的誤差項,而且那光路之複雜,遠遠超出機械抖動偏頻陀螺。

     如果說最簡單的機械抖動偏頻陀螺,其光學諧振腔部分隻需要三個基本不動的光學器件的話,那四頻差動在可實現的條件下,最少需要六個。

     之所以說是基本不動,是因為兩者都需要壓電器件精确調整最佳腔長等參數,機械抖動需要一個,四頻差動需要兩個。

     器件的增加,對系統帶來的麻煩,可不是簡單的倍數關系,而且腔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