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63章 三種芯片

首頁
     其實這一步的光學系統并不是特别的困難和複雜,之所以花了這麼長時間,主要是光學系統不是把幾個透鏡擺上去那麼簡單。

     哪怕第一步并不需要重新聚焦,但是擴束準直、均質這些光路還是少不了的,而且還要考慮工程上的可靠、可用、調節、維護等問題,可以說,光路的設計,隻是這裡面的一部分。

     雖然搞出來了,但是直接交付還是有些差距的,東北光學所的同志,還是希望課題的提出者能過去實地看看,也方便他們做最後的調整和完善。

     不過東北光學所那邊并不知道具體的課題提出者是誰,隻好通知十二機部轉達。

     高振東想了想自己的時間,決定過去一趟,能外出一個月,怎麼都夠了,而且這邊的其他項目也不可能讓自己長期離開。

     計算了一下時間,他回複十二機部的同志,自己準備在下周星期三過去。

     放下電話,高振東開始安排自己的工作。

     6011會戰這邊倒是不用擔心,進度一切正常,有點兒小問題課題組的也基本上都自己解決了。

     京城工大那邊的課程倒是個問題,不過考慮到自己大概率是十天之内就能來回的,所以這個問題倒也還好,安排得好的話,也就隻需要調整一個星期的課而已。

     他安排下周星期三才過去,就是這個原因,上完星期二的課才走。

     其他的,就剩一個最重要的事情了,加工掩模。

     高振東拿出了三套圖紙,這是他準備首批投入試驗的三種芯片。

     數字邏輯電路很多,但是高振東暫時隻選了這三種,其他的,他另有準備。

     ——與非門、或非門、D觸發器。

     之所以選這三種器件,是因為這三種器件是所有其他器件的基礎,實際上D觸發器也是可以由前兩種器件構成的,隻是其意義重大用途廣泛,高振東也先把這玩意的集成電路給弄出來了。

     與、或、非,最基本的三種邏輯運算,由他們可以組成一切邏輯電路。

     而與非門、或非門就能完成上述三種邏輯運算。

    之所以不是直接搞成與門、或門、非門,是因為實際上的邏輯電路,與非、或非運算比與、或運算要多,更加常見。

     大名鼎鼎的74系列芯片,頭4種型号,7400~7403,就分别是兩種與非門及兩種或非門。

     至于其他同或、異或、與或等等更複雜的邏輯運算,統統都可以分解成這三種運算。

     而其中而異或門就特殊一些,兩個異或門能構成RS鎖存器,一個RS鎖存器加上兩個異或門能做D觸發器,兩個D觸發器能構成一個邊沿觸發器。

     而8個邊緣觸發器,就是一個1字節寄存器。

     這就是高振東先挑選這三種芯片的原因,能完成所有的邏輯電路,同時能比較方便的做成小容量的存儲器,比如寄存器、臨時存儲器之類。

     但是用數字元件做大規模的數據存儲器是不行的,占用面積都還是小事,主要還是太貴了。

    在制程足夠高之前,單位面積内晶體管數量是不夠多的,這個時候,為了實現可靠、高速數據存儲,付出更複雜結構代價的數字電路存儲器件,成本遠高于模拟電路。

     抛開數據掉電保持問題不說,不用多,一個1kByte的數據存儲器,需要八千個邊沿觸發器,共計16000個D觸發器,這是不能接受的,遠遠沒有晶體管存儲器來得好,那可是三個晶體管就能存一位數據。

     雖然如此,但是D觸發器還是為工程應用中的少量數據的臨時存儲提供了方便的手段。

     高振東搞的這三種芯片,都是14引腳的,這有利于1274廠統一工藝,降低成本。

     與非門,電源、地各占一個引腳,其餘12個引腳分為4組,每組是一個雙輸入單輸出的與非門,這樣的話一片芯片上有4個與非門可用。

     或非門,結構與與非門一樣,隻是從與非運算變成了或非運算。

     而D觸發器則是一片芯片上有2個D觸發器,也就是說如果當作存儲器使用的時候,一片芯片能存1位,如果不要求可靠性,直接用D觸發器做鎖存的話,能存2位。

     這對于現在的自動控制人員來說,已經是意外之喜了,這麼小的芯片就能存兩位數據? 沒辦法,當年的存儲器,就是這麼昂貴。

     拿着圖紙,高振東又一個電話叫來了于永年,加工的事情,交給他去落實正好。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