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23章 碲汞镉能用了

首頁
    “CVD?化學氣相沉積?”雖然沒有搞過,但是俞允成有一點印象。

     高振東點點頭,薄膜晶體制造,除了CVD,還有LPE(液相外延)、MBE(分子束外延)這些技術,不過略微超前,這個環境下是搞不動的,特别是MBE,當前環境下這玩意超得有點多了。

     CVD是一個用途非常廣的技術,不止用于半導體。

     1274廠那邊力量有限,再去搞CVD的話,可能力有不逮了。

     而俞允成這裡,就比較合适,本身就是搞這個的,對于晶體生長和成形是有理論基礎和實際研究經驗在的,比1274廠合适多了。

     不過這方面,高振東暫時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幫助他,看看他能不能自己走出一條路來,為了這個事情專門去搜資料好像有點浪費,甚至高振東都記不得自己有沒有CVD相關的材料了,以前打包下載東西太多。

     俞允成聽了高振東的話,仔細想了想,覺得這還真是一條值得研究的路子,已經有一些理論成果和實際實現了,但是總體來說又沒有到路被趟完的地步。

     大概就是大家在差不多的起跑線上,如果真能搞出來,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嗯,高總工,你這個想法我記下了,我回去好好查一查資料,再做決定。

    ”反正碲汞镉晶體還需要小一段時間,他也不急着現在就開新坑。

     先做做調研,做做準備再說,高總工提的建議,可以作為重點關注方向。

     中午請俞允成吃了頓飯,下午俞允成就跑了,海河口離京城不太遠,還算方便,而且這次是請了部隊的同志押運碲汞镉晶體過來,有車。

     俞允成走後,高振東看着面前一個包裝嚴實的箱子,面露喜色。

     說是押運過來,其實東西并不多,押運的車子主要是裝人,而不是裝東西。

     高振東抓起電話,打給了導研院的陸工,他是負責紅外空空導制導系統的,現在也是高振東建議的那個雷電-1改的制導系統負責人。

     陸工接起電話,聽了高振東的話之後,二話不說就帶着林連偉他們往三軋廠這邊跑,高總師已經把新紅外敏感材料做出來了! 别忘了,高振東還挂着雷電-1改的副總師呢。

     一個小時不到,他們就坐在了高振東的辦公室裡,高振東拿了一份碲汞镉材料的檢測結果給他們看。

     這批材料,高振東是要求俞允成那邊做成8-14微米波段的,比較适合他們做紅外導引頭使用。

     陸工拿着試驗結果,邊看邊笑,樂得合不攏嘴。

     “本征激發,高量子效率,高吸收系數,好,好!” “工作溫度較高,工作範圍寬,介電常數低,有意思。

    ” “還能調節紅外波段?這就更有意思了,不過現在這個8-14微米倒是适合我們使用。

    ” “.” 看完檢驗結果,陸工擡頭看向高振東:“高總師,你說這個材料現在已經有成品了?” 高振東點點頭:“是的,有了,雖然産量不高,價格也昂貴,但是量産沒問題,你可以看看這裡。

    ” 說完,高振東取出一枚碲汞镉晶體,遞給了陸工。

     陸工一邊贊歎,一邊端詳着這枚晶體,碲汞镉晶體和矽晶體的外觀是迥然不同的,更像是一塊金屬。

     看着這枚小小的晶體,陸工心裡在盤算尺寸。

     “陸工,這種晶體的一緻性非常好,所以你可以考慮用一枚晶體切割開,保證每個正交四元探測器四個紅外光電管的材料都來自同一枚晶體。

    ” 這些晶體幾毫米粗,10來毫米長的塊頭,已經能夠滿足高振東的這個建議了。

     别看紅外導引頭看起來100多毫米粗,其實正交四元探測器抛開光學部分,真正的紅外探測器本體沒多粗,隻是在導引頭正中一小塊。

     陸工笑道:“嗯,高總師,你這個建議不錯,現在的生産技術能保證每一枚晶體都達到這個規格?” 高振東點點頭,從保險櫃裡拿出來十多枚包裝嚴實的碲汞镉晶體:“是的,隻要是合格成品,都至少是這個規格,這個是量産工藝的最低要求。

    ” 其實俞允成拿過來的總體數量不止這麼多,但是需要用到這個東西的,也不止導研院他們一家,對于導研院來說,現在這個數量應該夠用了。

     果然,看見高振東一下子拿出來這麼一堆,陸工喜出望外,原本還以為能有個幾顆,先把研究開展起來就好,畢竟這東西是剛剛搞好的。

     可是沒想到能有十多顆,這麼一來,能同時進行的事情可就多了,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