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03章 箭破蒼穹

首頁
    對于張總的自知之明,防工委領導還是理解的。

     “嗯,這樣也好,你們搞這個,肯定不如專業院所,你們負責用就好,這個事情,我會安排。

    你把你記下來的東西,都放這裡吧,就不要帶回去了。

    ” 張總巴不得,從高振東那兒記錄回來的東西,現在對他來說就成了一個燙手山芋了,他自己要小心的資料材料還多着呢,這玩意能不帶最好了。

     忙不疊的把東西往領導辦工作上一放:“領導,我們可就等着好消息了。

    ” 領導把東西收起來,問道:“對于戰鼓一号的工作,現在是個什麼情況了。

    ” 雖然張總不負責總體,但是來都來了,問一下也是有必要的。

     張總對于這個倒是知道的,而且工作也正常,說起來沒有絲毫的壓力:“我們金總師也要我向你彙報這個事情,總體比較順利,應該馬上可以進行試射了,DJS系列晶體管計算機的加入,大大的減輕了我們的工作量,加快了速度。

    ” 對于金總師來說,整個基地所有人加起來,進趟京都不容易,不可能事事都親自彙報。

     原本時間線上,戰鼓一号是在11月才試射成功的,現在是8月,提前了兩個月,之所以沒有大漠另外一個“拳頭産品”提前幅度那麼大,主要原因是戰鼓一号是照着樣彈和資料搞的,要計算的量沒那麼多。

     “比原計劃提前了?有把握麼?技戰術性能如何?”領導對此,還是有些高興的。

     “把握還是有的,總體來說配套廠所的工作都開展得非常好,甚至一些産品,已經在性能上打出了提前量。

    不過戰鼓一号的仿制對象本身底子就差,技戰術性能我們是滿足了原有指标的,但是要說滿足需求,我們覺得還是按照您當時的安排,把目光放到戰鼓二号上面去比較合适。

    ” 防工委領導對此并無不滿:“嗯,戰鼓一号本來主要就是練兵用的,那點兒射程連小鬼子都夠不着,沒啥意思。

    戰鼓二号的預研情況怎麼樣?” 說到這個,張總可就不困了。

     “非常樂觀,原本主要考慮是在戰鼓一号的基礎上加長放大,但是技術上并沒有突破。

    但是有了高振東同志的幫助,在燃料、制導、飛控等方面相比原來規劃的戰鼓二号,都有了非常長足的進步。

    尤其是常溫燃料的應用,降低成本,提高了可維護性和反應速度,技戰術指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 防工委領導對此非常滿意:“嗯,那就好,你回去轉告金總師,盡快完成戰鼓一号的試射工作,然後把工作重心,轉入戰鼓二号的提升改進和定型工作上面去。

    ” —— 1960年8月的最後一天,高振東一上班,順手打開從門口拿進來的《日報》,剛掃了第一眼,就從椅子上跳了起來,大喝一聲。

     “好!!!” 頭版頭條上,赫然是關于我國第一枚彈道導彈試射成功的消息。

     《倚天長箭,刺破蒼穹》 這個标題一映入眼簾,高振東就知道是什麼東西了,這個時候戰略加戰術,所有在研型号本來就沒幾個,而其中能夠得上這個标題的格調的,除了彈道導彈,沒别的了。

     定下神來一看,果然是戰鼓一号試射成功的消息。

     作為資深軍迷,高振東是知道這個導彈原本的試射時間的,算算一下子提前了兩個多月,看來是自己這隻小蝴蝶帶來的影響。

     具體什麼影響,也許是算得更快了,也許是吃得更飽了,也許是資源更多了,也許是技術更好了,都有可能,沒準兒。

     自己對于戰鼓一号,肯定是沒有什麼直接的貢獻,從自己接觸到蔡總、張師兄他們的時間來看,對方即使拿到了新技術,也不會貿然修改已經成形的戰鼓一号,而是應該應用到戰鼓二乃至以後的型号可能性大一些。

     雖然如此,但是對于戰鼓一号提前試射這個事情,高振東還是頗為自得的。

     能在這個上面提前兩月,能在另外一個事情上至少提前兩年,那别的事情是不是也能有更多影響? 高振東正看着報紙樂呢,有人來找他了。

     是文宣部門的同志,高振東上次委托人家打聽醫學方面書籍的事情來着。

     這位同志的确也是辦事盡心,用最快的速度就打聽得大差不差,拉了幾份清單,來找高振東來了。

     “高主任,幸不辱命,這是我初步統計出來的現有的在醫學方面的公開出版物。

    ” 說完就把幾份打印的清單拿了出來,高振東還在詫異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