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7章 0

首頁
    低。

     MOS技術還有一個非常逆天、非常反直覺的地方。

     在同代次内,更改MOS電路的設計,對于MOS的工藝沒有任何影響,MOS電路的性能的改變,是通過改變MOS場效應管的幾何設計來實現的。

     雙極型在這種情況下是要通過改變諸如擴散源、擴散時間、擴散溫度等工藝參數來實現電路性能的改變,但是MOS電路就不,它的工藝是不變的。

     而且這種改變幾何設計就能改變性能的特點,帶來了MOS集成電路的另外一個好處——更便于實現計算機輔助設計,實現半自動或者自動化設計。

     除了上面這些好處之外,雙極型半導體本身,有一個最大的缺陷注定了它在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上走不遠。

     ——它做不小!但是MOS可以! 這個情況的原因很多。

     一來,MOS管子的面積天生就比雙極型要小。

     二來,雙極型晶體管需要隔離PN結或者隔離井,MOS不需要。

     第三,MOS天生就提供了兩層互連,這讓它的内部布線更為方便。

     MOS的這麼多優點,又帶來了一些系統級别的衍生好處,諸如系統性能更高、設計可預測性更好、可靠性和維護性更好等等。

     有趣的是,實際上MOS場效應管概念的提出,要比雙極型管子早,之所以普及更晚,是受工藝的制約。

     這就好像汽車,電動車的概念比蒸汽車、内燃車更早,那是十九世紀末期的事情,但是真正大規模實用,都特麼二十一世紀了。

     但是工藝這個問題,對高振東來說,問題就不是太大了,他能抄啊! 思前想後,高振東下定了決心:直接跨一大步,就搞MOS! 至于雙極型的,就留給其他廠所的同志去搞吧,我直接帶1274廠起飛! 為了國内計算機技術未來的發展,他願意承擔這個責任和風險,穿都穿了,在這種為了國家、社會層面的巨大利益,該搏一把、該承擔責任的時候還畏首畏尾,那就沒意思了。

     對于60年代初這個時間段來說,高振東沒穿,沒人搞MOS,高振東穿了,還是沒人搞MOS,那高振東特麼不白穿了嘛。

     高振東下定了決心,開始落實這個事情。

     他給1274廠打了個電話,告訴他們自己已經确定了集成電路工藝研究調整的方向,然後開始根據集成電路工程工藝這本書裡的内容,編制MOS技術的工藝設計指導文件。

     設計指導文件,指導1274廠怎麼設計MOS技術的各道工藝的,而不是直接把工藝寫出來,也沒法寫出來,這個不是高振東要負責的事情。

     對于1274廠來說,有了這個工藝設計指導文件,他們就能根據自身的條件,進行針對性的具體工藝設計,這樣的可操作性和針對性都更好。

     相當于高振東告訴1274廠,為了實現MOS工藝,你們應該做到些什麼事情,這些事情的要點是什麼,注意事項是什麼,中間的一些重要參數怎麼計算。

     至于具體到每一步,那就是1274廠根據這個指導文件去搞了。

     之所以先寫這個,主要是為了1274廠的同志們着想,從雙極型晶體管轉向MOS,雖然實際上用到的技術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從表象上來看,這是一次徹底的大轉向。

     這種轉向,對于不了解MOS工藝情況的1274廠同志來說,極容易産生畏難情緒。

     所以高振東幹脆先把MOS工藝的設計指導文件搞出來,诶,你們看看,這兩個東西名字不同,原理不同,但是具體到使用的各步驟的技術上,那其實差不多。

     很簡單的,你們直接上,試一試,沒問題的啦。

     這樣就有利于1274的同志更快的進入狀态,畢竟突然接觸一個一無所知的新技術就要上馬,與直接拿到這種新技術的所有關鍵點再進行深化,那對于他們來說感官上的區别還是很大的。

     1274這邊,接到高振東電話之後,呂廠長和魯總工放下了心裡的最後一絲擔憂,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三極管的生産中去了。

     既然集成電路工藝的事情有高總工那邊在負責調整,那這邊就不用擔心,先隻管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好。

     雖然國内在開始轉向使用DJS-60D,可是對于1274廠來說,晶體三極管的生産任務依然繁重。

     國内是在改用60D了,可是出口還是用的59,就這一項,就注定了1274廠任務拉滿,能産多少産多少。

     更别說國内群衆對于電子産品的需求了。

     偏的不說,一台收音機就需要晶體管4到9個不等,扣除DJS-59所需,根本就不夠好吧。

     總之,一切都挺好。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