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不完全,電流跑得太高,得,有短路,電流忽上忽下,其波動與預期不符,那就可能是啟動流程卡死或者進入了循環。
這裡面最煩的,反而是最後一種,忒難查了。
電壓也類似,一旦暴跌,那就意味着麻煩大了。
暫時化身汪星人的高振東聞了一會兒,沒聞見那種特殊的糊味,電流也挺正常,變化符合預期。
高振東拳掌相擊:“哈哈,成了。
”
結合他前面的調試過程和結果,這意味着單闆機的硬件和對外接口,都沒有問題了。
甚至還有個預期之外的好消息,單闆機的工作頻率,要比DJS-59高20%!
原因倒也并不離奇,集成電路帶來更好的器件一緻性、更少的外圍元件、更簡化的電路,還有制造工藝進步帶來的可靠性提升,這些都讓單闆機在工作可靠性上比DJS-59更勝一籌。
接下來,就是軟件的問題了。
要說軟件,首當其沖當然是BIOS,沒有這玩意,其他的軟件實現起來就很困難。
好在手上已經有一台DJS-59了,寫起BIOS來,比前面做DJS-59的時候,可方便多了,能直接在DJS-59上編寫和調試,然後再将編譯結果寫入單闆機存儲器中。
對于單闆機來說,還有個好處是,它的基本架構其實和DJS-59是一緻的,最大的不同在于寄存器數量和尋址範圍上,至于ALU、指令譯碼、數據位寬、外設接口、指令集等等,兩者都是一樣的。
因此DJS-59的BIOS隻需要進行一定的修改,就能直接用到單闆機上,這個工作量并不大。
這個修改工作,高振東已經完成了,現在他就是要進行驗證。
高振東關閉單闆機,将磁芯存儲器連接到DJS-59上,然後打開了DJS-59,開始寫入單闆機BIOS。
看起來是有點麻煩,不過這年頭可不支持熱插拔,非要這麼幹的話,就很容易從熱插拔(IT)變為熱插拔(物理)。
一系列略顯繁瑣的操作過後,高振東将磁芯存儲器重新接到了單闆機上,啟動了單闆機。
“嘀”的聲音響起,高振東心頭一松。
至少,系統已經進入自檢了。
高振東緊盯着屏幕,在他有些焦急的等待中,又是“嘀嘀嘀嘀”的幾聲響過,XS-59上跳出了一行字。
“DJS-60D,BIOSJiuXu”
一個光标在這行字的下方跳動着。
“搞定!”高振東一激動,連前世的口頭禅都說出來了。
他已經給單闆機起了個名字,DJS,承襲自DJS-59,這是雷打不動的,60,意思是1960年,至于D,代表的是“單闆機”的“單”字兒。
這種方法,也算是高振東前世的軍迷鋼印了,QBZ、QSZ都是這麼來的。
“JiuXu”就簡單了,“就緒”,這東西和C語言等希望在國内外都推廣的不同,自己人用嘛,漢語拼音就行,要不是BIOS裡沒法整漢字字庫,高振東就把它換成“就緒”了。
高振東關閉了單闆機,重新回到DJS-59上,接下來,他要把DJS-59的循環值守環境移植到單闆機上。
這個工作繁瑣,但是并不困難。
絕大部分工作,是修改DJS-59循環值守環境的C語言工程的頭文件,将裡面預定義的寄存器數量、名稱、尋址寬度等參數,改為和單闆機一緻,同時把程序裡面一些超限的東西改掉就行。
高振東隻準備改循環值守環境這一個東西,最多再配一個通過計算圓周率來測試計算機算力的小程序,其他的就不改了。
至于其他配套程序怎麼解決,那簡單,搖人,招呼一聲,運算所那幫同志直接嗷嗷叫着就沖上來了。
這個工作的量不是很大,估計五一節後,也就完成了,不就是勞動節獻禮嘛,我也整一個。
就算趕不上五一節,那整成兒童節獻禮總可以了吧,大不了再把貪吃蛇或者俄羅斯方塊給移植上去,作為給小朋友們的節日禮物,完美,計劃通!
關于這個事情,後世一篇研究國産電子遊戲史的文章《國産遊戲史話》裡是這麼寫的。
“第一個國産電子遊戲,是我國信息技術的奠基人高振東先生于1959年所作的自娛之作“貪吃蛇”,該遊戲曾經風靡于我國第一代信息技術人員之中。
但公衆看到的第一款國産電子遊戲,卻是1960年高振東先生為了給小朋友們慶祝節日,特意在第一台國産個人計算機上編制的‘疊磚塊’,它後來有了一個在全世界更加耳熟能詳的名字——‘華夏石’。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