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4章 意欲和光同塵的高大炮

首頁
    林連偉聽了陸工的話,才知道有這個東西,不由得自語道:“難怪振東說我們也不見得用不上。

    ” 陸工笑道:“看來高主任對于這個的應用是非常熟悉了,用詞很精準啊。

    不見得用不上的意思,大概是指現在用不上,不過日後技術發展了就能用了。

    ” 這下林連偉就不懂了:“難道現在就不能用上嗎?比如用在我們現在這個彈上面,提升彈的機動性不好嗎?” 陸工笑了:“還真不行,光是燃氣舵能提高機動性并沒有什麼用的,其他子系統配合不上,那這個高機動完全沒有用武之地。

    ” 響尾蛇之所以直到AIM-9X才用上燃氣舵,并且對導彈姿态控制方式進行大改,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燃氣舵本身還好,可是要發揮燃氣舵的能力,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了。

     早期紅外導引頭那可憐的視場角和性能,導緻推力矢量控制方式帶來的高機動性并沒有什麼暖用,反而增加了系統複雜度,提高了技術難度。

     導引頭看都看不見,那就暫時不要考慮追不追得上的問題了。

     而且陸工說暫時用不上的原因在于,這個彈已經接近定型了,這個時候貿然大幅修改既定的技戰術性能目标,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任何子系統,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往往一個子系統的修改,很難僅僅将修改範圍僅僅限制在本系統之内,而是會影響到很多東西。

     以當前正在仿制的型号為例,如果鴨翼轉向+陀螺舵穩定的方案改為燃氣舵,那要改動的東西就多了。

     第一個要解決的,就是彈體的滾轉狀态下的控制問題,因為沒有陀螺舵了,彈體的滾轉控制沒有了。

     第二個要解決的,是導引系統的控制核心部件和控制方式都要改變,原有的核心部件和方式算法都已經不适用了。

     第三個,從導引系統到尾部燃氣舵的接線問題,要知道原方案,從制導系統到彈尾,是沒有任何接線的,大大降低了系統的複雜程度。

     上面這幾點,可以說是搞了半個新彈,比推倒重來強點兒但有限。

     總之就是,得不償失,甚至能不能有所得,都還在兩可之間。

     這和高振東要求4DL裝甲車把7.62mm小水管換成12.7mm機槍,并加裝射手塔不一樣,這些改動對4DL的現有設計并沒有什麼影響。

     做應用科研,貪心是一大忌,定下了目标和規劃,不是不能改,但是想要改動,必須非常慎重,嚴格論證,不能随心所欲。

     看見什麼好東西都想往上堆,逐漸脫離最初目标的話,最後會造成項目久拖不決,技術風險難以掌控,項目目标混亂,成本難以控制等等問題。

     林連偉聽了陸工的解釋,點頭道:“陸工,還是你和振東想得長遠、科學和全面,我要學的還很多啊。

    ” 這個馬屁可以拍,因為是實話。

     陸工笑道:“你也别沮喪,暫時不要想着和我們比,我是工作時間長經驗比你豐富,至于高主任是.是真的腦袋瓜子比你好使。

    ” 林連偉點頭稱是,但是總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勁。

     陸工,不會安慰人可以不安慰。

     —— 還沒等周六到來,高振東卻被十七機部一個電話叫去開了個會。

     會議是項目論證會,是十七機部系統内的一個技改項目的論證。

     說來也有意思,作為十七機部的人,防工委的論證、十二機部的論證,甚至外事、外商部門的相關會議都參加不少了。

     可是十七機部系統内的這類會議,卻是沒參加過多少,除了烈火科技獎那種頒獎會議之外。

     不論是被評審還是評審别人,都很少。

     可能是十七機部領導看着防工委用高振東用着順手,終于想起這事兒來了,你們發個紙殼殼就把我們系統的人用過來用過去的,我這兒發着工資福利呢卻沒怎麼用,這哪兒成! 得把高振東同志的作用發揮起來,加擔子加擔子。

     一看是工藝技改,巧了麼不是,高主任搞的工藝技改還真不少,别說他自己搞的那些材料涉及到的新工藝了,就是ESR、AOD這類獨立成體系的大型工藝技改,人家也是不少。

     技改項目,不叫上他還行?于是一個電話就把高振東給拉過去了。

     高振東坐在會議桌的最内圈,一邊聽着對面申報方的彙報,一邊翻看着材料。

     總體看來,事情是好事情,不過有個不涉及技術和财務的緻命缺陷——大約是參考的材料太多了,整份材料列舉了一大堆技術,但是卻和核心技術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