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0章 這玩意是怎麼搞到的?

首頁
    委的部隊習慣要明顯一些,一般還是習慣稱通信員多一點。

     通知高振東第二天早上去防工委開會,照例沒有在電話裡說會議内容。

     高振東應了下來,挂斷電話,高振東理了一下時間,幸虧明天是星期五,要是星期六的話,自己給《安全生産管理體系》答疑解惑的事情就要開天窗了。

     這個時代,防工委的事情一般來說都是放在第一位的,其他工作不是特殊情況的話,一般都會為它的事情讓路。

     估計又是什麼裝備論證的事情,防工委就好這一口。

     第二天早上,高振東輕車熟路的來到會議室,裡面的人,認識一部分。

     認識的人,都是參與坦克、步兵戰車相關工作的時候認識的,有設計人員,也有使用方代表。

     看見高振東過來,認識的人都很熱情的打招呼,會議參加得多了,名聲也傳出去了,都知道别看這一位看着年輕,但卻是會戰術、懂技術、有成果,不折不扣的大拿。

     不認識的人聽見人們和高振東打招呼,紛紛和身邊的人交頭接耳。

     “這就是高大炮?看起來好年輕啊。

    ” “年輕?當心他呲你一跟頭。

    ” “隻要說得在理,呲一跟頭我也願意啊,就怕找不着方向摸不着門兒啊。

    ” 高振東坐下來,會議也很快開始。

     會議的議題有一點出乎高振東的意料,居然是反坦克導彈的相關規劃論證。

     前世作為資深軍迷,高振東很清楚國産反坦克導彈的研制曆程,雖然在58年就開展工作了,但是直到這個時候,那個研制了10來年,但基本沒有裝備部隊的第一代反坦克導彈都還沒正式提上日程,那個型号是這一年的10月才上馬的。

     和一般人想象中不同的是,我們的第一代反坦克導彈并不是師從北方老毛子,我們第二代的赤劍-73才是。

     我們的第一代參考的對象,據傳是漢斯貓與鐘表匠合作,于1955年研制的BO810“眼鏡蛇”。

     至于為什麼一開始沒參考北方老毛子的東西?原因很簡單,老毛子自己也拉垮啊。

     它的第一代反坦克導彈,巧了,也參考了這條眼鏡蛇。

     不過由于研制過程長,在研制過程中,還是機緣巧合得到一些老毛子參考成功後的第一代反坦克導彈的資料,也作為參考。

     說是參考,其實也很可憐,參考的資料是說明書,磕磕絆絆搞了10多年,定型後也沒有裝備,因為本來就是在60年代參考50年代的落後産品,等10多年後搞好,性能早已極度落後。

     那個時候,難呐。

     随着情況介紹,高振東發現情況與自己印象中的曆程,有了很大的不同。

     這一次拿到的仿制對象,SS.11,來自高盧雞。

     作為S2之中,吃盡了坦克苦頭的高盧雞,對于反坦克裝備是有情節的,坦克?打!反坦克?好! SS.11的前身SS.10應該是S2賽季之後,最早實用的反坦克導彈,于1954年研制成功,性能嘛,大哥不說二哥,那一代導彈,哪個都差不多,一樣的菜。

     然後SS.11是在兩年後,在SS.10的基礎上改進出來的,算是高盧雞這個時候最新的反坦克導彈了。

     至于SS.11的性能嘛,參數看起來不錯,射程3000米,破甲600mm,能在這個時候絕大部分坦克的射程之外擊穿它們。

     然而,實際情況是空射版本AS.11還行,地面版本SS.11就拉垮了,由于設計缺陷,高盧雞在北非用來打遊擊隊的時候,AS.11打中了,SS.11沒打中。

     然後在中東參戰的時候,創下過10發0中的“好成績”,以至于作戰部隊拒絕使用這玩意。

     怎麼現在就搞到這玩意了? 高振東能猜到肯定是自己這隻蝴蝶帶來的蝴蝶效應,但是是怎麼發生的就不知道了。

     其實倒也不複雜,給高盧雞出口DJS-59,總要換點技術回來嘛,不出口搞不到技術,出口了還是搞不到技術,那特麼不是白出口了? 而這個SS.11,就在換回來的東西裡面。

     現在在高振東面前,就有一份SS.11的說明材料,甚至在會議室裡的一個箱子裡,一枚醜醜的導彈就躺在裡面。

     這次會議,就是想結合前面已經做過的預研工作,決定第一代反坦克導彈的發展方向。

     說穿了,就是仿制誰的問題。

     畢竟BO810隻有一份語焉不詳的使用說明,而SS.11,卻是有實物的,條件要好多了。

     (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