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激光這個研究的人,都得引用這本《激光》創刊号的文章,反正這本創刊号就像一屋子親戚,七大姑八大姨的總有一個你跑不掉的,首當其沖的,就是高振東那篇文章。
第二天早上,日報頭版頭條。
“願你如它一般純淨,如它一般熱情,如它一般矢志不移。
”
在這種情況下,消息傳輸和文件傳輸放在現有循環值守環境裡面的就已經足夠使用了,不用急着搞一個半成品的操作系統出來應急。
然後又意猶未盡的道:“事實證明,我們隻要有了好滴環境,有了艱苦奮鬥的精神,是能夠趕上世界先進水平滴。
”
這些文章基本上是把當前能想到的激光器的各個方向都研究了個遍,也就是說,一段時間之内,各個方向的坑,都被我們的科學家先占了。
好在一開始寫操作系統的時候,高振東就是按照多任務多用戶操作系統規劃,然後再利用大量的空操作和空函數來簡化成單道批處理系統的。
而且所有後來的研究者在激光本身上面,已經失去了獲得諾獎的可能性:創新性沒有了,一滴都沒有了。
雖然暫時就這一個,可是從0到1很困難,從1到10可就容易多了,0代表完全沒有這個能力,畢竟0乘任何數,還是個0。
隻能在激光的應用上打主意了,比如激光約束核聚變,又比如阿秒激光。
這個名稱看起來不像論文,反倒是像專利。
合成蛋白質難度的确不小,讓高振東這種挂逼來,也是搞不定的,因為他前世沒搜集過相關資料。
這篇報道被各種報刊大量轉載,一字不易。
高振東搞這麼多事情,上了報紙的也有好幾次,不過有他名字的,也就漢字編輯環境那一次,其他每次都是以“科技工作者”代之。
科工部領導笑道:“對,随着時間的推移,我想我們類似的成果會越來越多。
”
關于這個事情,十七機部是誕生地,科工部是鑒定者和見證者,一個都不能少。
說完,他指了指激光器的論文:“這個事情,你們要盡快公布出去,範圍要盡量廣,國内要公布發表,國外也要第一時間公布發表。
”
這個601,可不是王德柱兒子那個601,是指60年代的一個重要科研項目——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也是我國的一個世界第一。
而且這些文章,還做了大量的預測性的研究,這就讓别人更難受了,預測這種東西,隻要個想法,不需要實際成果的,但是後來實際研究這些預測的人卻就是繞不過去。
寥寥數語,将激光的單色性、方向性、高能量展現得淋漓盡緻。
所以,雖然激光是高振東一個人“打遊擊”搞出來的,但是按照慣例,一樣沒有名字。
科工部領導聽得腦袋上青筋直冒,過分了,過分了啊同志。
這些文章,看起來好像在利用我們在激光這方面的先發優勢耍無賴,不過人民群衆喜聞樂見啊,你們外國佬耍無賴的多了去了,就不許我們也耍一個?
與此同時,國科院也向所有與我國締結了雙邊科技合作協定國家的雙邊科技合作委員會發去了這本期刊的原稿以及翻譯件,這些都是東方陣營的國家。
此文一出,社會各界歡欣鼓舞,我們太需要這麼一個東西,來證明一件事,那就是自19世紀中葉以來,我們現在有信心、有決心,同時也有能力,站在世界之巅了。
不一定有什麼作用,但是就是忽視不掉它們的存在。
因此,隻要把那些空的東西,用實際内容填補上去,就能實現多任務多用戶,甚至由于原本操作系統的進程管理部分他還沒有寫到,因此需要修改的地方并不多,更多的是新增。
——
星期三,京城某地,十七機部和科工部的領導正在彙報一項重要事件。
“我們國科院的同志,對十七機部高振東同志的激光器論文進行了仔細研究和審核,并采用論文中的數據和設計成功複現了激光器。
證實這一成果是真實的、有效的。
這是一個真正走在了世界第一的科技成果。
”
不過大洋公約國家也不是沒有,外商部借着DJS-59的由頭,向高盧雞發去了《激光》的創刊号原本以及翻譯件。
如此一來,經助會、大洋公約,兩邊都齊活了,雖然期刊還在發送的路上,但是這個世界第一已經是闆上釘釘,再無反複的可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