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8章 還得是高主任!(3k)

首頁
    周三,高振東正改論文呢,俞允成過來了:“高主任,我們今天決定借你的東風,先拉紅寶石單晶試試,你來坐個鎮呗。

    ” 高振東把筆一收:“走走走,我去看看。

    ” 看來應該是俞允成看出紅寶石對于高振東手上的事情很重要,加快了進度。

     兩人來到單晶爐實驗室,所有準備工作都已經完成了,氧化鋁粉在單晶爐中,堆成了一個饅頭型。

     人們把從計算機房接了兩條線過來,一條給顯示器用,一條給鍵盤用,這實驗室裡就隻有高振東那台djs-59的顯示器和鍵盤在這裡。

     雖然距離比較長,好在這個時候的設備信号電平都比較高,工作倒也挺正常。

     屏幕上的程序,是高振東寫的,他很熟悉那個界面。

     與日後組态軟件、工控軟件的界面上全是圖形化的儀表不同,為了節約資源,這個控制程序是采用滾動輸出參數的形式,工作起來對工作人員的專注度要求略高一些。

     高振東對這個雖然不太滿意,可是俞允成他們卻是覺得已經非常好了,擱幾個月前,根本想都不敢想能用上這玩意。

     “高主任,你來開始吧。

    ”俞允成笑道。

     高振東也沒推辭,下達了啟動指令:“熔料!” 科研組的人員按下了電源開關,在一陣“嗡嗡”的電流聲中,熱浪漸漸從單晶爐爐身散發開來。

     這個過程很漫長,要一到兩小時。

     過程中,俞允成不斷下達着指令。

     “注意真空度。

    ” “爐溫多少了?” “真空度快超标了,停止加溫。

    ”雖然有計算機在自動控制,可是俞允成還是忍不住叮囑試驗人員,畢竟這年頭的機器設備,可靠性不是那麼好,必要的人為幹預或者監視還是必要的。

     機器保證控制精确度,人工保證可靠性。

     辦法雖土,可是管用啊。

     “熔料快差不多了,降溫,升坩埚,降功率至引晶功率。

    ” 引晶的功率比熔料功率要小,否則料液流動性太強,引不起來。

     而這個引晶功率的具體數值,針對不同的材料,是不一樣的。

    都是先根據高振東給的熱場和成晶的經驗和理論進行推算,得到一個比較小的範圍,然後一點點在這個範圍裡,試驗到最合适的具體數值。

     俞允成他們在前面的工作中,已經把氧化鋁的這個合适的數值試出來了。

     “好,升鍋至引晶位,降籽晶,通氩氣,壓強0.xkg。

    ” 早已夾好的籽晶在籽晶臂的控制下,下降到坩埚中液面上方幾毫米處。

     “下種!” “溫度可以了,引晶。

    ” 為了這個準确的引晶溫度,俞允成在前面的實驗中甚至用了兩顆切割下來的籽晶。

     “縮頸。

    ” “放肩,好,升溫。

    ” “直徑到了,轉肩,拉晶。

    ” 随着俞允成的口令,籽晶臂開始緩慢旋轉提拉,一根散發這白熾光芒的圓柱緩緩成型。

     這倒不是俞允成想當這個顯眼包,去搶計算機的活兒,而是一開始的這些步驟,有很多都是要靠人眼和經驗的,計算機和控制系統幹不了這個活兒。

     或者換個說法,在這個時候,計算機可以幫忙把各個參數控制得比較精确,但是工藝中的各個節點,有相當一部分它是做不了決策的,隻能做執行,做決策的,還得是人。

     晶體開始在旋轉提拉中等直徑生長,等直徑生長過程中,等直徑控制也是靠人在決策,計算機執行過程控制。

     眼看長度差不多10多厘米了,再拉,多晶、位錯這些毛病可就都要出來了。

     俞允成開始招呼工作人員收尾。

     随着細長的單晶尾巴緩緩的離開液面,俞允成下達了停爐指令。

     停爐指令聽起來簡單,其實包括關閉加熱功率、關閉氣氛保護、真空系統停機等等一系列動作。

     一通忙而有序的動作之後,整個試驗的第一步算是搞完了。

     剩下的,就要等冷卻一兩個小時之後,送檢看檢驗結果了。

    雖然還不知道結果,不過至少整個流程都很順利。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高振東對俞允成笑道:“看起來不錯,至少沒有發生意外。

    ” 這可不是高振東在沒話找話的硬捧,整個實驗過程看起來基本上都在科研組的掌控範圍内,沒有發生超出預期的情況,對于一次初試來說,其實就已經是一種成功了。

     俞允成抹了一把汗,雖然高振東設計了一個攝像機對着觀察窗,方便觀察,可是這年頭的攝像機的效果,就挺一般的。

     為了保險器件,他是要經常去觀察窗旁邊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