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5章 這槍是專門拿來拼刺刀的?(3k)

首頁
    我們主要的作戰方法了,我們不能,也不會丢下這個優良的傳統,但是為了更好的殺敵,我們需要更加強大、集中的火力。

    ” 這句話裡全是帽子,讓人一時之間不太好反駁,因為随意反駁的話,會發現這句話裡全是坑,這樣高振東就能把話講完,表達出自己的意思了。

     “我們在戰鬥中,還是希望在保證了射程和精度的同時,能在短時間内傾瀉出更多的子彈,打向敵人。

    尤其是在塹壕戰、坑道戰、短兵相接等情況下。

    ” “要知道,在戰場上,一挺機槍就可以壓得我們一個班擡不起頭來,因為我們隻能勾一次指頭打一發,哪怕是用上繳獲的‘大八粒’,也很難和機槍抗衡。

    ” “大八粒”,就是花旗佬的M1伽蘭德了,8發漏夾裝彈的半自動步槍。

     “這個時候,反而是沖鋒槍更能派上用場,因為在射速上面,沖鋒槍并不弱于機槍。

    可惜那時候的沖鋒槍射程實在太短,100來米吧,往往也夠不着。

    在完全沒法壓制對方火力的情況下,為了對面一挺機槍,我們可能要付出很多鮮血。

    ” 在場的人,都被高振東身臨其境的描述說沉默了,那場戰争已經過去好幾年,在場的人,親曆的并不多,因此聽高振東說起來,欽佩之餘,都覺得有道理。

     高振東燕國的地圖并不長,很快就圖窮匕見:“在我看來,普通步兵手中的武器,應該是威力适中,有效射程和精度保證400米範圍之内可用,可以連發、單發切換,長度和重量都适中的武器,而且設計上,要向連發傾斜。

    ” 這個時候,有人提出了疑問:“那四百米之外的火力就不保證了嗎?” 高振東道:“四百米之外,那應該是連、排支援火力的範圍了,單兵武器,超出這個範圍效能已經很低了,畢竟槍的性能,某種程度上是由彈決定的,我們用的7.62*39中間威力彈也就這個性能,彈道性能超出這個範圍就不能保證了。

    ” “而如果要用現有7.62*54R的全威力彈,那連發起來的後坐力,單兵可吃不消,根本打不準,而且槍也重,這也是北方要在單兵武器上用前者替換後者的原因。

    ” “如果隻保證400米内的性能,那超長的槍管帶來的彈道性能的好處就沒有太大必要了。

    ” 這麼長一段話一出,問話的人也陷入了沉思,聽起來好像是挺有道理。

     高振東沒有停下自己的話:“所以我們說回到這把槍,我第一感覺是,槍太長了,很不利于在裝甲車内使用,這不利于我們轉向摩托化、機械化、裝甲化的工作。

    ” 高振東沒說拼刺刀的事情,而是話鋒一轉,把問題轉向了車内使用不便的問題,這樣就不會和“拼刺”的要求起正面沖突。

     要知道這支槍,和SKS差不多,折疊了槍刺都有1米多長,打開槍刺更是1米3還多。

     防工委領導一聽,對啊,這槍在裝甲車裡,好像是有一些舞不開啊。

     使用方代表也想起這個事情了,這槍方案裡的長度,一想就知道,在裝甲車裡面,施展不開啊。

     高振東又有點使壞的補了一句:“大家可能感受不到1米3是什麼感覺,我舉個例子吧,這槍打開槍刺,比小鬼子的三八大蓋還長!” 這話一說出來,把有些老同志可就惡心壞了,三八大蓋的确是我們取之于敵用之于敵人的武器,在對敵鬥争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甚至有利于拼刺刀。

     可是那個長度在日常使用,就真的是有點一言難盡,其實莫辛納甘也不短,但是S2時候的,還是比三八大蓋短那麼一點點。

     “在我們沒辦法,隻能拼刺刀的時候,也許長是一種優勢,可是現在環境變了,這麼長的槍,攜行、作戰就都不是那麼太方便了。

    ” 有人提出了意見:“高主任,那你的意思,就不拼刺刀了?” 這話高振東可不能順着接:“要拼,隻是我們把更加有效的殺敵方法放在更高的優先級去考慮。

    ” 防工委領導聽見高振東這話,心裡暗笑一聲“滑頭”,不能亂接的話,還知道換個不好诟病的說法說出來。

     如果反對拼刺刀,那肯定不對,如果反對更加有效的殺敵方法,那肯定也不對。

     防工委領導越聽高振東的話,越覺得這個槍的出發點是不是真有那麼一點問題,雖然不能肯定,但是高振東的話,至少不是全無道理,值得深思一下。

     (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