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的人,不是太多,而兩方面都像高振東一樣優秀的人,就更少了。
至于開會的對象,高振東推算了一下時間段,應該就是那支圈子裡大名鼎鼎,圈子外所知不多的“步沖合一槍”了。
高振東帶着果然如此的心情,先跟着領導的秘書去了會議室。
會議室裡有不少人,年輕人占多數,這支槍開始搞,是在1958年,其研究人員,除了帶頭人之外,主要是大學的高年級學生和畢業生,相當大部分還是和高振東同一年入的學。
年輕的高振東進入會議室,并沒有引起會議室裡人員的注意,畢竟這裡年輕人多得很,還都正好是高振東的同齡人。
大家正在準備彙報的事情,人來人往,高振東一時之間也不方便往前面放着自己座位牌的位置擠,有點影響别人。
于是,他暫時在會議桌的外圈,找了個位置先坐下來。
幾個人正在他前面不遠的地方聊着這次彙報的事情。
“你們聽說沒有,這次會議,高大炮也來了。
”
“高大炮?高大炮是誰?”有人問道。
這個問題,高振東也挺好奇,看來還有一位本家也要來參會,而且聽這人的意思,想必是業内知名專家,一會兒還真得認識認識。
“聽說是委裡聘任的外系統專家。
”
“委裡聘任的外系統專家多了去了,這有什麼好奇怪的。
”
“這個不太一樣,技術高,脾氣大。
”
聽到這裡,高振東差點笑出來,這位本家看來還挺有個性,不過技術高的人,有個性也不算奇怪。
這下子,他更好奇了。
“有技術的人,脾氣大點正常嘛。
”
“你不知道,這位,據說是對火炮類武器非常有研究,而且說起話來毫不留情,技術又好,句句直指要害。
”
高振東一聽,搞火炮的,這更得交流交流了。
“喲,這可得小心了,這種專家最難對付了,說話難聽不說,而且人家說的都還是對的。
”
“是啊是啊,聽說還上過戰場,立過功受過獎,實際作戰經驗豐富,總是能想到我們這種關起門搞研究的人想不到的事情。
聽我同學說,他們搞裝甲輸送車的那幫,上次差點沒被他罵哭出來,偏偏他說得話,使用方代表還基本都贊同。
”
高振東坐在後面,一臉的古怪,聽了半天,你們特麼該不會是在說我吧?
我什麼時候罵人了?我就是提了一點意見和建議而已。
我怎麼就成高大炮了?我的脾氣特麼的很好的好不好。
不過這個時候,他不能再這樣聽下去了,容易搞出誤會來。
他咳嗽一聲,站了起來,向着幾個聽見聲音轉過身來的人笑道:“同志們好啊,我是高振東。
”
正在聊“高大炮”聊得正開心的幾個人,看見高大炮真的站在身邊,笑眯眯的看着他們,都吓了一大跳,面紅耳赤。
實在不是他們不注意場合,主要是根本想不到在後面的這個和自己差不多同齡的年輕人,居然就是他們口中的高大炮。
高振東也沒和他們多說,估計他們太尴尬了,也說不出什麼來,還是當什麼都沒發生吧。
他順勢起身,走到有自己名牌的座位前面坐下來。
這一下子,全場矚目,包括使用方代表,槍械的使用方代表不是裝甲車輛那批,還不認識高振東。
否則的話,早就上來打招呼了,幾名研究槍械的學生也不會搞出那麼大一個烏龍來。
這個年輕人就是高大炮?
在場的不論男女老少,軍政,專家學生,都驚訝于高振東的年輕。
不得不說,這種全場矚目的淡淡裝筆感,讓高振東有一點暗爽。
很快,會議就開始了。
高振東的猜測很準,就是那支“步沖合一槍”。
聽着研究人員的彙報,高振東想起了前世在網上看到的很多信息。
這是一支不成功的槍,列裝後很快就被它的替換對象重新淘汰了,自用外援加起來,産量“僅”有200多萬支。
不成功還生産了這麼多?這就不得不再提一嘴“大國”和“小國”的區别了。
不過這支槍的不成功,主要不是設計問題,其原始設計是滿足使用方提出的要求的,隻是這些要求本來就有一點不太符合發展的潮流而已。
再加上制造帶來的質量的問題,讓一支本來就不符合戰術發展趨勢的槍更是雪上加霜。
這時,研究人員的彙報已經到了尾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