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0章 砍頭戰鬥部(4k)

首頁
    “果然是高主任的風格,簡單、方便、成本低、靠最基本的原理直指問題核心,妙!” 齊工也笑着道:“不炫技,樸實無華,大巧不工,這位高主任厲害!” 陸工聞言,對齊工笑道:“他要是炫起技來,那又是另外一個場面了。

    ” 說完在對方好奇的眼神中,擡擡下巴,指着DJS-59:“這東西,也是他一個人研究的,這技術炫得怎麼樣?” 齊工頓時驚為天人:“一個人?不敢想象,不敢想象啊。

    ” 贊歎良久,齊工想起一個擔心:“可是會不會有保密程序上的問題。

    ” 陸工搖搖頭:“不用擔心,我估計他們兩根本沒說自己具體做的是什麼東西。

    ” 事實證明,姜還是老的辣,不在現場都能猜到他們是怎麼溝通的。

     林、蘇二人把三人之間溝通的原話大概說了一遍,齊工放下心來,還真沒說什麼。

     陸工笑道:“其實不用太擔心,這位高主任是我們單位的特聘技術顧問,有連偉在,程序上也說得過去。

    而且我估計,他的保密級别,應該比我們兩還高。

    ” 齊工就是一愣:“不是他們兩同學嗎?行政級别這麼高?” “行政級别不高,副科吧,可是保密級别應該不低。

    ” 林連偉聞言,插了一句:“副處了,7級工程師。

    ” 陸工:“嗯?!”這回行政級别也不比自己低了。

     轉念一想,好像也正常,沒有繼續說這個,招呼大家:“我們就按照這個方案搞起來,總不能高主任把答案都給我們了,我們連頻率計這些都還要請人家搞。

    ” 所有人熱情響應,奔赴自己的工作崗位。

     隻有林連偉,轉頭就要出辦公室。

     陸工叫住他:“你幹什麼去?” 林連偉轉過頭:“陸工,我現在不是在戰鬥部那邊嘛,剛才在老高那兒,也弄到了一點東西,我得趕緊過去。

    ” 陸工:“連這他也懂?去吧去吧。

    ” 齊工聽見這話,若有所思。

     戰鬥部這邊的人,一聽林連偉轉述的高振東的想法,都感覺有戲,還愣着幹什麼,上試驗啊! 就半個晚上,他們就弄了一個試驗性質的戰鬥部。

     金屬條院裡是不缺的,首尾相連的問題,用電工膠布綁一綁就好了,不過沒用太多,反正是試驗性的,驗證原理就好,去掉原戰鬥部的預制破片套,套上連續杆套就行。

     把試驗戰鬥部裝在試驗台上,四周隔一定距離圍上靶布。

     導研院紅外空空格鬥彈項目的人,隻要在院裡的,都來了,真的猛人,就是要直面雷火,俗稱看熱鬧。

     随着一聲令下,試驗戰鬥部炸開。

     硝煙散盡,大家圍了上去。

     “诶,真的不錯呢,雖然連續杆套的處理很簡陋,但是能看出來大緻是按照預想的方式飛行的。

    ” “嗯,這就是把有限的破片集中到戰鬥部周圍的一個圓面上。

    ” “這樣一來,打擊區域基本可以預計了。

    ” “有點兒機械版的聚能戰鬥部意思了啊,哈哈。

    ” “我看,所有的空空導彈都能用這東西嘛。

    ” “這個要是起效時機掌握得好,可以直接砍頭了。

    ” “.” —— 順手幫了搞導彈的同學兩個小忙之的第二天,高振東給老陳打了個招呼,然後直接通過廠裡機要通道把單晶爐的報告送到十七機部那邊去了。

     而他自己,卻在考慮另外一個事情。

     昨天和蘇衛華他們的對話,讓他想起了一個很值得搞的事情,而且這個事情不是做加法或者研究新東西,而是做減法,搞起來速度應該不會太慢。

     單晶爐肯定是集體上,自己居中坐鎮就好了,那他是可以抽出不少時間來搞這個事情的。

     安全生産、坦克炮穩,都快寫完了,剩下的事情,另外的諸如《自動控制原理》這種是個長期的事情。

     那日常自己盯着操作系統一個事情搞也挺沒意思的,還是要多元化發展,可以經常換換腦子。

     說幹就幹,高振東抽出紙來,就開始訂計劃。

     這個計劃是給自己訂的,不是準備用來上報的,這個事情,自己悄悄做了再拿出來就行。

     “叮鈴鈴鈴.” 桌上電話響了,純機械的鈴音非常清脆,甚至有些刺耳。

     還沒習慣自己有電話的高振東吓了一跳,接起電話。

     “高主任,這裡是廠辦,我們接到部裡通知,通知你參加周五上午9點召開的十七機部‘烈火科技獎’頒獎大會。

    ” 挂斷電話,高振東有點好奇,“烈火科技獎”?前世沒聽說過啊。

     就連國家科技進步獎,都是在84年才設立的。

     不過這種細節問題,高振東自問前世自己就是個普通大學生,很多東西都不清楚。

    也許本來就有,隻是自己不知道呢。

     “烈火”,一聽就很有十七機部的味道在裡面嘛,就好像日後聽說的“魯班獎”、“大禹獎”這些,一聽大概就知道是哪個部的部級獎。

     高振東不知道的是,這個獎項是自己這隻小蝴蝶一翅膀給扇出來的,自然前世根本沒聽說。

     要發獎,還專門通知參會,那按照規律來說,自己應該是榜上有名了,隻是不知道是哪個級别,有多少。

     數了數自己的成果,高振東覺得應該不會全部按照實際的成果意義來發,那就有點太多了。

     高振東不知道的是,這個時候,除了他自己,很多參與了他各項項目的人都接到了通知,這些人,第三軋鋼廠有,京城鋼鐵廠也有。

     像陳總、梁發明、方迎紅、劉榮國這些,都是分散在各個項目裡的。

     至于楊廠長、李副廠長,他們沒有,他們走的行政線,拿項目的集體榮譽就可以辦他們的事情了。

     看來部裡的想法,技術獎就是技術獎,行政管理的,也不落下,用集體榮譽來解決,但是個人獎項,是專門頒發給技術人員的。

     當然,誰是技術人員,其實也是比較靈活的,這個就說遠了。

     但是至少出發點上,部裡還是很明确。

     (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