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6章 腦洞大開,胸懷寬廣(3k)

首頁
    振東笑了:“伯父,你看我是那樣的人麼?哈哈。

    我自己想了個産品出來,和公家沒有一點關系。

    這東西吧,現在在這裡是用處不大的,大家還沒那個閑心,也沒那個閑錢,而且也沒資源供這東西使用。

    正因為這樣,才會拿來給你用。

    可是在外面,卻是大有所為。

    ” 知道高振東在這方面主意很正,不會亂來,聽了高振東的話,婁父這才正色:“噢,那就再好不過了,是什麼東西。

    ” 高振東拿出一套手繪的圖紙和資料,整套資料除了必要的說明外,隻有圖紙,必要的說明,也是用的手寫印刷體,完全沒有一點個人風格。

     資料封面,是一行字——《盒式磁帶錄音機及磁帶設計圖》。

     盒式磁帶,是海上馬車夫的菲力普公司,于1962年發明出來,并在後來形成了國際标準,是日後幾十年内,流行音樂制品的标準載體。

     這東西是這個月高振東抽獎抽出來的,說實話,這東西在這個時候的國内,意義不大。

     同時,就算是在國内發布了,想形成國際标準,那也是天方夜譚,有很多東西,與技術的先進性無關。

     但是在港島就不同了,渠道、市場都不成問題,甚至因為港島的特殊情況,像原設計者一樣,形成國際标準也是有可能的。

     對于國内,這東西唯一的意義大概就在于,可以得到一種價格低廉,性能可接受的計算機存儲設備。

     盒式磁帶機曾經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内,是個人計算機愛好者的标準外部存儲配置,雖然速度慢得讓人着急,可是它便宜啊。

     機器便宜,磁帶也便宜,容量還不小,内容複制方便,還能随時更換擴充,對于那個時候的個人計算機愛好者來說,沒有比這個更好的外部存儲器了。

     隻要這東西按照高振東的想法實現了,那國内搞到它就沒有任何問題,因而在那兒發布并沒有什麼區别。

     高振東是開挂拿到的這個東西的設計材料,完全沒有研發成本,其涉及到的技術,在現在是成熟的,隻要拿到高振東的設計資料,立馬就能組織設備,在短期内開工生産。

     婁父接過資料,仔細閱讀起來。

     越看,就越激動,作為一名曾經是事業有成的實業者,婁父是能看出這東西的好處的,最容易成功的産品品類中,大衆消費類産品永遠都占有一席之地。

     現在在港島,有一個各方都認可的電子類實業公司,再生産這東西,對各方都能交待,既能賺錢,又能更好支持這邊的建設工作。

     賺洋人的錢,辦國人的事就行了嘛。

     婁父放下資料,對高振東道:“振東,這東西不錯,有了這個,我們的‘振興電産’就有了長久立足的底氣。

    具體怎麼操作,你應該有想法,我想聽聽。

    ” 高振東道:“其實也簡單,就幾步。

    ” “第一步,申請專利,伯父,你在港島那邊聘請搞國際專利的律師和事務所,先在各國能申請專利的都申請專利,并且請他們找熟悉專利事務的洋鬼子,把相關的周邊專利也申請了,形成專利保護池,這個過程,尤其要小心小鬼子。

    ” 婁父點點頭:“嗯,你這個想法穩妥,老成持重。

    ” “第二步,找音樂制品廠商,與他們形成合作。

    同時組織生産,要做到開賣的時候,既有機器,又有音樂資源。

    ” 婁父繼續點頭。

     “第三步,以專利授權為手段,适當讓利,尋求廣泛合作,形成産業聯盟,推動這個東西形成國際标準,到這一步,20年内,‘振興電産’高枕無憂。

    ” 婁父雙眼放光:“振東,不愧是幹大事兒的,這格局,就是大。

    你說的這第三點,你們大哥就肯定提不出來。

    ” 高振東也不謙虛,笑道:“伯父,大哥擅長的領域,我也不會,這些事情,可能還是要勞煩他了。

    ” 婁父哈哈一笑:“他要拿到這東西,非得樂飛起來不可。

    ” 說完又湊到高振東邊上,悄悄的道:“曉娥在振興電産,股子和她大哥一樣。

    ” 高振東擺擺手:“伯父,這是你們家的家事,這我就不摻合了,呵呵,您自行安排。

    ” 婁父也不繼續說什麼,小心的把全套資料收好,才笑着和高振東走出了書房。

     婁曉娥在樓上,伸着半個腦袋,望眼欲穿的盯着書房門已經很久了,看見兩人出來,歡呼一聲,噔噔噔的沖下樓來,拉着高振東就上去了。

     婁父覺得身上衣服有點漏風,不由得拉了拉衣襟,緊了緊衣服。

     在婁曉娥家呆到了晚上,還和婁父小酌了幾杯,婁父興緻很高,喝得有點兒多。

     臨别的時候,婁曉娥嗔怪高振東灌她爹喝酒,搞得高振東一臉的冤枉,他自己憑本事喝多的,關我啥事兒。

     和婁曉娥膩歪了一陣兒,高振東帶着微醺的感覺,騎車回家。

     回到四合院,還是不怎麼清靜,劉海中是不打孩子了,可許大茂家卻吵得厲害,好在應該沒人動手,所以也就沒鬧出來。

     吵就吵吧,吵着吵着,許大茂就習慣了,許父許母已經忍受不了,搬出去住了,就他兩口子,關起門來吵,也沒人管得着。

     就在高振東解決了廠裡ESR項目的問題,回到運算所那邊繼續打造國内通用計算機第一批人才的時候,位于京城的導研院,來了幾位風塵仆仆的人。

     這幾位人一到,核實了身份,就在會客室等着,不多時,紅外空空格鬥導彈的陸工、曾工,還有林連偉,聯袂而至。

     曾工一見來人,就走上去一個熊抱:“老同學,你怎麼過來了?沒直接去第三軋鋼廠找人?” 他東北碳研院的同學一臉的灰頭土臉:“别提了,我向十七機部那邊打聽,可是得到的回答是‘無可奉告’,要不是核實了我也是研究院的,我估計都能把我當特務辦了。

    ” 導研院的幾人相視一眼,高振東現在在十七機部都已經這麼敏感了? 今天挺忙的,不過拼了老命,日萬達成,為自己點個贊。

     慢慢攢,争取過段時間能集中更新。

     (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