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總工一臉不好意思的點點頭,這算是丢臉丢到系統外了:“是的,可以調用的庫存隻有一萬,專門生産這個的1274廠月産隻有不到3000。
也就是說,現在隻夠一台的量。
”
高振東想了想,安慰他們:“還好還好,暫時調整一下結構,不止一台。
”
“那夠幾台?”
“三台!”
這個消息讓厲所長和池總工略微高興起來,一台和三台,雖然差得不多,可是實際上的效果不可同日而語,至少使用者的培訓不會那麼捉襟見肘了。
再說了,增加了200%呢,你别管增加了幾台,你就說是不是200%吧。
對于高振東的話,兩人100%的相信,這是設計者,第一位制造者,他說可以,那就一定可以。
“那怎麼弄?你來安排。
”
高振東向他們解釋:“厲所長、池總工,情況是這樣,實際上每套計算機需要的6000多隻三極管裡,有大約一半,是用于晶體管高速存儲設備的,我們可以暫時使用所裡現有的磁芯存儲器,我在設計存儲接口的時候,已經有意兼容了現有磁芯存儲器的接口,直接接上就能用。
”
“那太好了,會不會對性能有影響?”
磁芯存儲器日後早就淘汰了,這是一種很有意思的存儲器,把這個東西實用化的發明人,是一位華人工程師在花旗國發明的。
這個東西有一個非常特殊的點,是後來的人想象不到的,那就是與日後的很多存儲設備不同,它的讀取比寫入慢。
原因在于磁芯存儲器的讀取是破壞性讀取,也就是說,讀出數據後,這個數據就被破壞了。
這位華人工程師解決的問題就是,在讀取之後的即時回寫問題。
所以磁芯存儲器的一次讀取,要做“讀取-寫入”兩個動作,因此實際讀取時間比單純的寫入,那要多花一倍的時間。
這兩位也是行家,才會問出會不會影響計算機性能的問題來。
“不會有太大影響,主要是現在這個晶體管計算機的工作頻率也不高,不到1MHz,我沒記錯的話,現有磁芯存儲器的讀寫速度是在1微秒左右,換算過來,最大讀取頻率大概0.5MHz。
雖然慢一點,可是計算機不是随時都在讀取的,也還夠用。
”
聽了高振東的解釋,兩人這才放下心來。
如此一來,就能節約一半的晶體三極管,1萬隻管子能供應得上3台晶體管計算機了。
池總工還感歎道:“難怪你上周來的時候,就要我們準備磁芯存儲器,原來你連這種情況都想到了。
”
高振東有點傻眼,我就是想弄台磁芯存儲器當程序存儲器使用,把高速的晶體管存儲器節約下來專門用于随機存儲而已,池總你這是真的想多了。
這不禁讓高振東想起了昨天抽獎,抽中的那本靠“迪化腦補”成富翁的網文了,雖然好看,但是難繃。
高振東也不好解釋這個事情,免得池總臉上難堪,隻好補充道:“磁芯存儲器和晶體管存儲器相比,最大的問題在于速度慢、體積大、重量重、維護難,可是就現有條件和使用環境來說,性能上還真不是太大的問題。
其實我研究晶體管存儲器,主要是為了解決小型化,并為日後的高速計算機做準備。
”
兩人一聽,眼睛一亮:“啊?振東你連下一代都在預研了?”
這也是我們常用的裝備升級疊代路子,“生産一代、研制一代、預研一代、探索一代”,所以兩人自然而然就往這方面想了。
高振東被這兩位強大的腦補能力給整不會了,隻好把話題拉回來:“這個後面再說,我們還是先解決眼前的問題吧。
用這種辦法,加上1274廠的産量,可以預計,幾個月内我們最多也隻能得到4台~6台計算機,這點量,可能不夠啊。
”
三人想了半天,運算所的兩人突然反應過來,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啊,這小夥子的6000隻管子是哪兒來的?那就是他的大善人嶽父啊!
厲所長想到這裡,帶着點調侃的對高振東說:“振東,你對象家那邊能不能.當然,這回不能再讓他破費了,部裡說了的,能找到管子就行,該買就買。
”
高振東一拍腦袋,對啊,婁家在哪兒弄來的三極管,去問問,沒準還能搞到呢。
高振東點頭應下來:“嗯,對對對,下午下班了我就去問問。
”
商量定了這個事情,高振東就去了培訓室那邊,給負責計算機制造的人講起課來,順便給負責鍵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