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有一點時間,就捧着這本書,愛不釋手,一來,是書真好,二來,他有一種這個寶貝疙瘩是自己親手挖出來的親切感。
這個時候,有人敲門,領導請人進來。
進來的是鄭秘書,他拿着一個本子:“領導,京城裡部裡的下屬單位,還有其他機部的人,都向機工出版社打聽《項目管理體系》這本書的事情,機工出版社也不清楚,就都轉到我這裡來了。
”
領導喝了口茶,饒有興緻的問道:“噢?都有些什麼說法?說來聽聽。
”
鄭秘書翻開筆記本,逐條彙報。
“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
”
“普遍反映,覺得這個書很好,條理分明,内容完整,覆蓋面廣,有理論、有實踐、有方法,和實際工作聯系緊密,能解決當前項目管理中的實際問題,甚至是燃眉之急。
”
領導滿意的點點頭:“看來識貨的人還是很多的嘛,哈哈。
”
鄭秘書繼續彙報:“不過,大部分人都反映書雖然很好,但是自學還是有些吃力,想打聽作者的聯系方式,向作者請教。
”
領導哈哈一笑:“這估計就難了,振東工作那麼忙。
”
不過領導笑完,想了想又說道:“不過就讓大家這麼自學,的确是有點浪費大家時間,這個工作也不能不做,還得讓振東先帶一批種子出來才行,不然推廣太慢。
”
鄭秘書出了個主意:“領導,您看除了下屬單位,其他機部,我們直屬的大學是不是也可以開展起來?”
領導一敲桌子:“對!小鄭,你這個想法好,大學是搖籃。
”
他擡頭閉眼,想了一會兒,睜開眼睛:“小鄭,你記錄一下。
”
“通知下屬各單位、以及部屬高校,并通報其他機部,我們準備進行一期《項目管理體系》的培訓,由該書作者親自組織授課,詢問一下他們的參訓意向。
”
“聯系第三軋鋼廠高振東同志,請他根據他的工作情況,盡量調整出一段時間,并準備授課材料,由他親自授課。
”
“明确了高振東同志的時間之後,根據通知和通報的反饋,結合他的時間,制定一個《項目管理體系》的培訓計劃,通知各單位按計劃參加培訓。
”
鄭秘書一一記下,出門辦事。
京城某地,一位威名赫赫的歸國科學家,也在翻看着高振東這本書,一邊看,一邊和自己的随行人員感歎:“這本書不錯,是基本上把科研項目的管理說清楚了的,是在科研項目管理方向上,對系統論某種程度上的實現。
雖然有些東西我在外面也看到過,可是在國内,把這個事情成體系的講得如此清晰完整的,這是第一個。
”
随行人員彙報道:“老師,聽十七機部的人說,這本書的作者才二十多歲,十七機部準備請他開個培訓班,讓各單位、高校有興趣的同志們參加培訓,幫助他們更快的掌握和推廣這個體系。
”
科學家驚歎:“這麼年輕?年少有為,年少有為啊。
如果不是工作太忙,我都想去聽聽了。
你要去參加,對你日後工作,幫助很大。
說完,又笑道:“這個培訓班一開,他這就算是開宗立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