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0章 知識的搬運工

首頁
    晶體管規模的增加,會讓這種方法遇到越來越大的困難,可靠性急劇降低,無法解決,乃至不可用,比如電磁幹擾、振鈴、地彈反射、信号串擾等等。

     現在這個規模正好,晶體管數量不是很大,價格不會太高,性能在這個階段合适,功能架構上還具有先進性和發展潛力。

     架構,這也是高振東如此激動的一個點,8008和8080、8086的架構、指令集是有繼承性的。

     抛開純理論的東西,他前世學習的整套計算機技術,都離不開這套架構,這對于他在最短時間内把這套東西用起來,非常有利。

     雖然性能上可能會有一些高低變化,但高振東已經非常滿意了,這可是小型化的全晶體管計算機,要知道國産的晶體管計算機是60年代中期,441B-1、109、119計算機那一代機器的事情了,全晶體管計算機那就更晚。

     而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更好、更容易生産、價格更便宜的計算機意味着什麼,高振東非常明白。

    那位點亮太陽的元勳,就是在119機上工作了三個月,打中那隻松鼠的。

     高振東按捺下激動的心情,先把所有東西收進存儲庫,跑去洗了把臉,挑了一張舒緩的音樂唱片放到留聲機上,躺在椅子上靜靜的聽着。

     血液有點沸騰,冷靜一下,否則他怕自己整出個高血壓來。

     悠揚的音樂聲中,高振東休息了大概20分鐘,才坐起身,從存儲庫裡拿出DRAM和CPU的說明材料細讀起來。

     DRAM相對簡單,4塊闆子上都是一樣的3管存儲單元,因為結構單一,電路排布簡單,所以4塊電路闆就裝下了,頂部那塊電路闆上的一排接口,就是C1103芯片18個引腳的功能複現。

     CPU複雜一點,由于其功能單元各不相同,如加法器、寄存器、指令集等等,系統将CPU的各個功能單元拆分開來,分别用不同電路闆實現,再用總線将各電路闆連接,同時提供了一個可以直接連接現有市電的電源、時鐘源、必要的輔助電路等。

     實際上,這個CPU櫃隻需要搭配上RAM、程序存儲器(功能類似今天的硬盤),再加上輸入輸出設備,就可以投入編程使用了。

     這特麼哪裡是CPU櫃,這簡直是台小型機啊。

     這可把高振東樂壞了,多省事兒啊,他倒沒覺得自己親自研究的東西少了就顯得自己什麼地方丢臉了。

     他對自己當前階段的定位很清晰,他不是什麼驚才絕豔的絕世天才,他不生産太多知識,他更多的是一個知識的搬運工。

     隻要有機會,那他就會在盡可能的範圍内,盡力讓未來的知識在這個年代提前放出光來,讓一些事情能少走彎路,讓另一些東西能更快發展,他就覺得值得。

     不過在搬運過程中,他也是要融會貫通,傳授他人,發揚光大的,也是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回頭想想,這兩個東西好雖好,一時之間他還沒有太好的辦法拿出來,想想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