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章 文武都抓,文武都硬

首頁
    蕩在廠區的空中。

    這個時候,播音員還不是于海棠,她還在讀書呢。

     “喜報!喜報!” “我廠技術科響應......的号召,想群衆之所想,急群衆之所急,自籌資金,組織人手,艱苦奮鬥......在廠領導的關懷下,技術科副科長趙弘、技術員高振東、技術員于曉田經過努力,研制成功......該爐具可節省燃煤10%以上,且具有......” “該成果的誕生,是我廠廣大員工牢記......不忘......,是我廠為人民服務的......,是......的體現” “為表彰以上三位同志的優秀事迹,經廠領導研究決定,授予以上三位同志我廠今年度‘先進工作者’榮譽稱号,并各獎勵趙弘同志、高振東同志自行車票1張、獎金5元,獎勵于曉田同志自行車票1張。

    另外,該成果将與我廠其他科研成果一起,報送我市工業行政主管部門,參與科技獎項評選。

    ” “希望三位同志再接再勵......也希望其他同志學習三位同志......的精神,在日後的工作中,更好的為人民群衆服務,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 喜報連續播放了三遍,還真别說,三這個數字是有魔力的,一件事情需要做多次但又不知道到底做幾次的時候,往往就是決定做三次。

     高振東聽着喜報,這真是瞌睡來了枕頭,自行車的問題解決了。

    同時暗道自己還是小看了原創發明在這個年代的重要性和影響力,更别說這還是一個涉及所有普通老百姓,能節能降耗、惠及大衆的研究成果了。

     能源、糧食,從來都是圍繞着社會發展,始終存在的兩大難題,但凡能在這方面進步一點,都可能是很大的成功,何況這個時代,技術并沒有那麼發達,高振東用自己未來的思想來丈量這個時代,倒真是有些有失偏頗了。

     高振東不由得想起前世自己老師吹水的時候說的例子,他在評審高科技企業的時候,看見過組裝加工普通斷熱橋鋁合金門窗的企業也打着節能領域的牌子進了複審。

    雖然這個離譜的企業最終評審沒能通過,不過由此可見節能這東西,的确從來都被人高看一眼的。

     如果說公告欄上的通知隻有部分感興趣的人看到的話,那這道喜報則是廠裡所有人都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高振東”這個名字算是在全廠人心裡留下了第一道清晰的影子。

     抛開各車間各辦公室對這個事情的讨論和八卦不提,早上看過基幹民兵通知的人都在咂舌。

     “民兵副隊長,10級技術員,先進工作者,這高振東要是我對象多好。

    ” “前面有盆水,去,照照自己。

    ” “這高振東不但武的方面厲害,文的也是把好手,哪兒來的妖怪。

    ” “什麼妖怪,這叫星宿下凡,馬屁都不會拍,活該你一輩子三級鉗工!!” “你TM一個二級車工好意思說我?站住别跑!” 高振東辦公室裡,所有同事都在祝賀,趙副科長和小于兩人,更是專門從自己辦公室跑過來道謝。

     小型真空感應爐實驗室中,正在進行電極燒制準備工作的幾位熱電偶項目組成員,仿佛看到了自己美好的明天,幹得更起勁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