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4章 天不遂人願

首頁
     反觀現在? 嘿! 面食問世,可不單單隻是讓貴族餐桌上,多出了一個‘面食’的主食類目! 包子! 餃子! 饅頭! 餅子! 湯面條! 揪面片! 肉醬拌面! 還有以面包肉、面包菜為核心邏輯延伸出來的一系列吃食,可謂是極大的豐富了漢人的食譜。

     什麼蒸飯肉羹煮菜——能比得上一盤餃子? 什麼米粥鹹菜——能比得上兩個包子? 自打有了麥粉面食,長安城的貴族群體中,甚至開始湧現出一大批美食家! 這些人過去,不是鬥雞走狗,就是欺男霸女、魚肉百姓; 現如今,卻都把自己關在了宅邸之中,苦心思慮:面食,還能做出個什麼新花樣? 有了點子,說幹就幹——趕緊做出來嘗嘗! 由于這些纨绔子弟逐漸展露出轉變為大饞丫頭的傾向,就連長安城的民事、刑事案件,尤其是以貴族作為被告的訴訟案件,近幾年也是肉眼可見的降低了不少。

     總結而言就是:在今天,鬧出這出‘太倉儲麥有變’的纰漏之前,劉榮推動宿麥為漢家第一主糧一事,還沒有被哪怕一個人找出‘不如粟’或不如其他主糧的缺陷。

     明白了這些,再來說這件事兒隻能借人之口,而不能由劉榮直接說出口,也就是很容易就能理解的了。

     ——借人之口,尤其是借專業人士之口,劉榮可以說:啊?是這樣的嗎? 朕不知道啊! 朕和大家都一樣,還以為糧食都是一樣的,粟能存十幾二十年,麥肯定也可以! 誰知道這麥這麼特别——非但特别好吃,還特别難儲存啊? 可若是劉榮主動說:朕知道了,肯定是麥不好儲存; 那事情就大條了。

     ——你早幹啥去了? ——知道不好存,你還推行以麥作為主糧? “嗨……” “也怪朕沒早些想到這一樁……” 直到今日,劉榮才從塵封的前世記憶中,隐隐約約摸索到了一部分片段。

     ——粟,作為華夏封建時代最為重要,同時也是唯一一個沒有被後世新時代沿用的主糧,可謂是極為特殊。

     相比起稻,粟對于灌溉量并沒有太大的要求; 相較于麥,粟又對倉儲沒有過分精細的要求。

     隻要有灌溉,粟就能長起來! 至于施肥、除草、除蟲之類,并不影響粟能否生長、結果,而是隻會影響産量。

     可以說粟,是華夏農業史上,出現過的所有主糧級作物當中,種起來最省事兒、最省力氣,同時又是種植成本最低、産量相對最高的那個。

     不是說粟的産量,就真的比稻、麥等後世人耳熟能詳的主糧更高; 而是說在同等氣候、條件,以及同等土地肥力、同等耕作精度下,粟的産量最高。

     或者應該說,粟最不受外在因素影響,産量上限雖然比不上後世的主糧,但下限卻極高。

     ——在如今漢室,有相當一部分的地方,還保留着極為原始的‘刀耕火種’。

     某些極個别懶漢,更是能做出春天往田裡撒一把種子,等到秋天才第二次出現在田間坐等收貨的奇葩事。

     可粟,還真就能長得起來! 且不說産量——春天撒一把種子,一直到秋收都不管不問,單靠雨水灌溉,還真能長得出來、結的出果! 而劉榮推動宿麥,即冬小麥作為主糧,其實考慮到的是宿麥産量更高,面食的營養價值也更高; 與此同時,宿麥和現有的粟本身又是錯季作物,若是舍得下力氣,完全可以做到一年内将粟、麥各種一茬,以最快達成漢家農産總值的翻倍! 唯獨被劉榮忽略掉的,便是倉儲成本。

     麥,不好儲存。

     至少沒有粟那麼好儲存,也不像粟那般,可以在沒有冷庫、空調的前提下,在這西元前輕輕松松儲存十幾二十年。

     想到這裡,劉榮對于漢家未來的主糧——主要是粟、麥二者之間的取舍,也隐約發生了些許變化。

     眼下的狀況,讓劉榮想起了後世。

     ——高産的雜交水稻,産量夠高,種植成本夠低,也好儲存,卻不好吃; 其餘諸般主糧,如麥、稻等,哪兒哪兒都好,就是不好儲存,産量也一般。

     所以,後世華夏以雜交水稻作為戰略儲備糧,而以麥、稻作為日常主糧。

     對于劉榮——對于漢室如今的狀況而言,後世的這一案例,顯然極具參考價值。

     “仍以粟作為戰略儲備糧,麥則作為日用主糧,以及軍糧……” “嗯……” 片刻間,劉榮就已經有了大緻想法。

     隻是眼下,還有一個問題等着劉榮拍闆解決。

     ——石奮、石建父子的問責規格; 準确的說,是此次‘太倉麥儲存不當’事件的定性…… “既是不知者無罪,此番,便且如此吧。

    ” “——太倉令石建,不知宿麥倉儲之要,竟不知相問于老吏,倨傲自負;” “着罰俸半年,以儆效尤。

    ” ··· “少府石奮,身為太倉令之舉薦者,更乃太倉令石建生父,知其謬誤而不加以指正、教誨;” “罰俸一年,以待後效。

    ” ··· “凡太倉令上下,儲糧不善,罰俸三月,下不為例。

    ” “着:故長安倉倉吏鄭二,為太倉令丞,從旁輔佐倉令石建,重拟倉儲宿麥之策。

    ” “——另谕少府内帑:自今歲始,凡太倉所儲之糧,粟不得逾十歲,麥不得逾三歲。

    ” “倉儲粟、麥,當以九一之比——主以儲粟,輔以儲麥。

    ” “乃告天下萬民:麥儲不易,當即食之;粟可久儲,當倉儲之。

    ” “再行令少府,廣夠粟千萬石充實太倉,以故國本。

    ” “即太倉所儲宿麥,或平價售賣之,或與相府易為粟而倉儲之。

    ” “總而言之,從今往後,我漢家之官倉,當皆以儲粟為重。

    ” “及麥……” 為此次事件做出定性,劉榮頗有些遺憾的看了看遠處,那一個個儲存有冬小麥的糧倉。

     終,還是苦笑着一搖頭。

     “便當是讓天下百姓民,又軍中将帥,吃得好一些吧……”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