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5章 連鎖反應?

首頁
    反了吧? 頂多就是王和王、國和國之間打了一仗罷了。

     既然是打仗,那我一不小心把你滅了,也不是那麼無法理解诶的事了吧…… 看看; 這就是華夏人含蓄、委婉的文化,在那個時代最直接的體現。

     ——連造反,連取而代之,都要一步步去試探、去蠶食; 但在草原上,尤其是在匈奴單于庭的統治下,事情卻是簡單粗暴到令人發指。

     單于庭對草原的統治,最多有二成,是源自于刻意營造的君權神話,以及宗教信仰; 餘下八成,全都是武力壓制! 隻有武德昌盛,軍事實力強大的單于庭——隻有能一挑全草原的單于庭,才能保持對草原的絕對統治! 甚至即便是這樣,也隻是避免了硬碰硬的軍事政變,卻反而加劇了各部族發動刺殺政變的積極性。

     簡單來說嗎,就是草原各部之所以服單于庭,之所以願意接受單于庭的通知、之所以願意親吻曆代匈奴單于的腳趾,以獻上自己所有的忠誠,唯一的原因是:打不過。

     打不過,所以臣服; 但正所謂,哪有小孩兒天天哭,哪有打架天天輸。

     總有一天,單于庭也會像每一個華夏王朝,乃至于每一個人類文明曆史進程上的政權一樣,迎來自己的下坡路。

     到了那一天,草原不說是群起而反‘暴匈奴’吧,也起碼是:匈奴失其鹿,遊牧之民共逐之。

     事實上,都不用等到匈奴單于庭,暗弱到周天子那等程度的一天。

     就說眼下; 失去河套的匈奴單于庭,已經因為無法從河套——從已經為漢家所有的河套,對河西地區保持戰略威懾,而逐漸失去河西地區的掌控了。

     當然了,和宗周之時,各路諸侯小心翼翼試探,一點點蠶食一樣; 依舊和幕南地區、和大草原接壤的河西地區,并不會就此一夜之間跳反,明着反抗匈奴單于庭。

     但對單于庭威信的臣服,必然會因此而開始逐步削減。

     類似聽調不聽宣啊,臣服不納貢啊之類,也必然會在肉眼可見的将來,成為河西各部對待匈奴單于庭的日常。

     而這,也恰恰是匈奴——這一人類曆史上極其特殊,且絕無僅有的松散遊牧部落聯盟政體,所獨有的特性。

     這個特性,說不上是好是壞; 在單于庭強大的時候,這個特性,保證了單于庭對草原的絕對統治,保證了匈奴單于庭對草原各部的絕對威信。

     但在單于庭羸弱——甚至僅僅隻是稍顯頹勢的時候,這又成了敲響單于庭、單于本人喪葬的罪魁禍首。

     就像是狼群; 雄性成員們足夠強大,自然是讓狼群再也不用擔心獵物不夠多、食物不夠吃。

     在狼王足夠強大、足夠壓制族群内部的雄性成員時,這個狼群必然是無比強大的。

     可一旦狼王顯露出老态,族群内部的每一個雄性成員,都會對狼王發起癫狂的攻擊。

     更可怕的是:狼群的狼王老去,僅僅隻是會誕生一位新的狼王; 待新的狼王誕生,狼群就又将從混亂重歸秩序。

     但人類不會; 草原上的遊牧之民更不會。

     他們會說:我做不了這個狼群的狼王,那我就脫離狼群,自立為王! 更何況在如今的草原,匈奴單于庭——匈奴單于這個‘狼王’統治下的各部頭人,本身就是各自部族毋庸置疑的狼王。

     至于單于,與其說是狼王,倒不如說是百獸之王。

     一如如今的大草原、匈奴單于庭,被漢家私下稱之為:百蠻大國; 而單于,便是這百蠻大國的百蠻之王…… “要想确保河西不失,軍臣就必須對河西動武!” “——至少要動一次!” “屠幾個部族,殺雞儆猴,以血立威,才能讓河西各部安分幾年。

    ” “但如今的匈奴單于庭,還有餘力在河西殺雞儆猴,以血立威嗎?” 喃喃自語着,劉榮不由又是自顧自搖頭一笑。

     ——去年年末這一場河套-馬邑戰役,事實上并沒有對匈奴人的有生力量,造成太過明顯的打擊。

     尤其是在河套戰場,匈奴人根本就沒死多少戰士! 呃,如果抛開匈奴人,從此失去了河套,外加那十幾二十個部族的事實不談的話…… 一場兩面開打的戰役,匈奴人實際上的傷亡人數,很可能和去年年初,那場由匈奴右賢王伊稚斜主導的朝那之戰差不多。

     單論軍事實力,匈奴人并沒有因為這場戰争,而受到太大的影響; 若是想,匈奴單于庭完全可以,也完全有能力通過對河西地區的軍事行動,來延長自己對河西地區的統治期限。

     但漢家奪得河套最值得高興,同時,也最讓匈奴人坐立難安的,并不是這場戰争中的損失; 而是有了河套之後,漢家發動的下一場對匈戰役,将極大可能讓匈奴人,遭受無法想象的巨大損失。

     比如河西; 比如高阙; 比如,高阙身後的幕南,以及匈奴人部署在幕南的政治中心:龍城…… “開春之後,軍臣~” “嘿;” “頂多也就是在高阙叫嚣一陣,而後便又是派使團來長安,對朕許願。

    ” “至于之後麼……” ··· “嗯……” “我漢家拿不下高阙,他軍臣,也奪不回河套。

    ” “兩家大抵會在博望-高阙一線隔大河而相望、對峙,直到其中一方懈怠。

    ” “——軍臣老賊,是斷然無心,去搭理河西那些上蹿下跳的部族的。

    ” “說不定此刻,軍臣就在期盼朕能一鼓作氣,将博望一線的軍隊調往河西,好給他軍臣可乘之機呢……” 想到這裡,劉榮的嘴角之上,隻油然生出一抹令人脊背發寒的譏諷笑意。

     “但朕手裡,可不止這點軍隊啊……” “博望一線的北地方面軍,可遠遠不是朕的全部家底……” ··· “嘿,嘿嘿……” ··· “葵…夏雀啊;” “去把中郎衛青喚來。

    ” “——淮陰兵書,這也看了個把月了;” “朕,得好生考校一番……”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