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1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

首頁
    一場河套戰役打下來,最該高興地劉榮,反而成了長安朝堂内外最淡定的那個人。

     但除了劉榮,以及心裡多少有些别扭的窦老太後外,整個長安,幾乎就再也找不到第三個不因河套戰役,而歡呼雀躍的人了。

     ——天子榮新元二年,冬十月二十,河套-馬邑戰役正式落下帷幕! 在河套,漢匈雙方以大河為界,分别于大河以北的高阙,以及大河以南的博望城對峙。

     隻是凜冬将至,饒是再怎麼不甘于河套失守、再怎麼想把河套奪回來,軍臣也不得不下令止戰,一切,都等開春之後再說。

     高阙的匈奴人暫時放棄對河套的觊觎,或者說不甘,榆侯栾布、弓高侯韓頹當等北地方面軍将領,自也是樂得輕松。

     一邊有條不紊的安排着河套地區北方防線,一邊配合着長安朝堂派去的官吏,按照長安朝堂的指示,正式開啟了漢家對河套地區的‘消化’。

     這件事,長安朝堂雖然很快便拿出了方案,卻也是進行了一陣極高頻率的争論。

     争論的核心,主要集中在漢家得到河套之後,究竟應該發揮農耕文明的優勢,将河套化為又一個巴蜀天府糧倉,還是維持現狀,讓河套繼續保持草原地貌,并以畜牧業作為當地的主要生産模式。

     長安朝堂會有這樣的争論,其實也算得上是情有可原。

     ——不同于曾擁有過河套,甚至曾直接統治遊牧民族:義渠人,并對草原保持相當程度掌控的嬴秦:如今漢室,自太祖高皇帝鼎立國祚以來,至今都還沒有經曆過類似的議題。

     遊牧民族如何安置? 草原如何利用? 畜牧業如何發展? 這一系列關于草原——尤其是和河套息息相關的命題,是有漢以來都不曾出現,甚至都不曾有人暢想過的。

     那漢家朝堂中央,對草原、對畜牧業是個什麼态度? 舉個非常淺顯的例子,就可見一斑了。

     ——衆所周知,曆史上的漢武大帝北逐匈奴,揚漢國威之時,漢家已經不再缺馬了。

     非但不缺戰馬、騎兵,甚至還操練出了被史家贊為‘一漢當五胡’的精銳騎兵! 但在漢武大帝重振華夏雄風前,時間往前推不過十幾二十年,漢家卻依舊飽受戰馬奇缺,以至于無法組建騎兵集群、耕牛奇缺,以至于牛耕非但無法推展開,反而還随着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倒退的尴尬處境。

     很顯然,在這一前一後兩個巨大反差之間,必然發生了一件大事,讓原本牧畜奇缺的漢家,短時間内迅速成為了漢武大帝掌權時期,動不動能拉出十幾二十萬騎兵部隊的‘狗大戶’。

     而這一改變,其實就是漢家自太宗孝文皇帝時起——或者說是貫穿整個文景之治,都在堅持不懈的在北方邊牆,斥重金興建馬苑。

     太宗皇帝年間,漢家國庫空虛,雖然百姓民得以休養生息,但國家經濟還沒有緩過勁來; 所以,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七年間,漢家在北方邊牆、草原與中原交接處,僅僅隻是興建了區區七座馬邑。

     這七座馬苑,于太宗皇帝晚年,便開始以每年上百匹的速度,細水長流的出欄戰馬; 到如今劉榮在位,這七座馬苑每年,總計能出欄超過五百匹戰馬,來為漢家的騎兵部隊建設,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每年五百匹,看似不多; 但考慮到如今漢家,滿打滿算,刮鍋底都隻能刮出萬把騎兵,每年五百匹戰馬,其實已經不少了。

     再者,漢家也不是隻有這七座馬苑、隻有這每年五百匹戰馬出來。

     ——曆史上,整個文景之治,漢家總共在北方邊牆,興建了足足三十六處馬苑! 去掉太宗皇帝那七處,單就是孝景一朝,便興建了足足二十九處! 也正是憑借這三十六處興建于文景年間,每年能穩定出欄數千匹戰馬的馬苑,曆史上的漢武大帝,才能在那短短十幾二十年的時間裡,将漢家軍隊從原本的純步兵集群,進化為步、騎合理混編的綜合化部隊。

     而在這個時間線,由于劉榮這個小蝴蝶煽動的翅膀,孝景皇帝較之原曆史時間線,在位時間少了足足十年。

     相應的,原本應該在漢景帝在位期間興建完成的二十七處馬苑,也就大幅縮水為八處。

     沒辦法; 在這個時間線,孝景皇帝僅僅隻在位六年,便安心的将劉漢社稷丢給了劉榮。

     而在這六年時間的前半段,孝景皇帝幾乎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晁錯那紙《削藩策》,以及削藩引發的吳楚之亂上。

     等吳楚亂平,孝景皇帝才剛沉下心,想要甩開膀子搞點成績,緊接着就是身體出了問題; 不得已讓劉榮太子監國三年,待劉榮基本羽翼豐滿,孝景皇帝便也不再眷戀人間,就此撒手人寰…… 真要說起來,孝景皇帝年間建成的那八座馬苑,其中有足足六座,還是劉榮太子監國時期立項的呢!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孝景皇帝過早駕崩,以至于原曆史上,漢家于文景年間興建的三十六處馬苑,大幅縮水為相宰的十五處,對于漢家的騎兵部隊建設,其實是有相當大的影響的。

     ——拿最笨的辦法做個數學題:三十六處馬苑,讓漢武大帝花費了至少十五年時間,才建成了足以和匈奴人匹敵的騎兵集群; 現在這十五處,連原曆史上的一半都不到,那劉榮理論上,就需要花費三十年甚至更多時間,才能将騎兵部隊建設進度,推到曆史上,漢武大帝開戰初期的水平。

     當然,這僅僅隻是理論上。

     事實卻是:在擁有了河套之後,别說是原曆史時間線上,支撐漢家完成騎兵部隊建設的三十六處馬苑了; ——就連如今,漢家已經建成的那十五處馬苑,劉榮都已經不稀罕了! 究其原因,也恰恰是這些興建于文、景二帝在位期間的馬苑,将漢家對草原、對畜牧業的态度,完完整整的展現在了當世人,乃至後世人的面前。

     馬苑,顧名思義,其實就是一塊封閉區域。

     一如先孝景皇帝的太子私苑:思賢苑,又或是劉榮的博望苑那般,四四方方一塊地方,被木栅欄圍起來,其内有馬廄、馬棚,已經儲存草料飼料的倉庫之類。

     就拿劉榮認知中,邊牆諸苑最為典型的:雁門苑來舉例; 作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