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6章 王朝周期律?

首頁
    抛開老太後雞蛋裡挑骨頭,找着由頭都要說自己一頓的主觀原因不談; 單就論陵邑這件事,劉榮的意見,和老太後還是比較一緻的。

     ——正如這個時代,長安朝堂中樞的普遍認知:陵邑之制,是漢家的國本! 而且是重要性毋庸置疑的根本! 後世人常言:華夏王朝周期律,三百年一個周期。

     究其原因,不外乎就是随着封建社會的安定,社會财富開始逐漸流向小部分人,導緻貧富差距逐漸拉大,資源分配逐漸不公,土地兼并日趨嚴重。

     這是困擾了華夏文明數千年之久的老大難。

     直到後世新時代,一位偉人開天辟地般,拿出了土地公有制,再加上新時代的生産力大爆發,才總算是從根源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而在那兩千多年後的新時代之前,華夏王朝每隔幾百年——甚至是幾乎每隔百十來年,就要面對一次這個問題。

     就拿如今漢室距離; 數百年春秋戰國,伴随着秦一掃六合,而宣告故六國貴族的土崩瓦解。

     而秦末戰火,楚漢争霸——尤其是戰國最後的貴族:霸王項羽功敗垂成之後,華夏文明幾乎所有的舊貴族階級,都被戰火所埋葬的幹幹淨淨。

     有那麼一段時間,也就是漢開國之後、太祖劉邦遍封功臣之前的那段時間間隔裡,華夏文明,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貴族’的。

     有的,隻是種地的農民,打仗的兵卒,以及率兵打仗的将軍。

     隻是三百年王朝周期律,之所以會困擾華夏文明數千年,恰恰是因為這好似癌症病毒般恐怖的疑難雜症,幾乎是封建王朝無法避免的。

     ——秦還在的時候,俺們跟着你劉邦反秦; 秦亡了,俺們跟着你漢王,去抵抗那霸王項羽。

     等項羽也沒了,天下一統,你劉邦坐了天下,俺們這些老兄弟,難道還要過回曾經,在沛縣的苦日子? 怎麼可能~ 于是,不出意外的,劉邦開始遍封開國元勳功侯,來慰勞老夥計們的同時,組建起了漢家第一批與漢天子,甚至漢政權利益捆綁的貴族群體。

     現如今,漢開國五十餘年; 這些起于豐沛的大老粗們,其子孫後代,也已經逐漸成長為了盤踞一方的大族。

     雖還不到門閥世家的地步,但了解華夏文明曆史進程的人都知道:那,不過是早晚的事。

     ——劉邦禦用的馬夫,在豐沛時期,以喪葬樂謀生的夏侯嬰,直到四百多年後,依舊有子孫民垂史冊:夏侯惇、夏侯淵!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的留侯張良,同樣有十世孫張翼,為東漢末年的蜀漢左車騎将軍,爵至都亭侯! 酂侯蕭何——蕭相國的家族,那就更不用多說了。

     蘭陵蕭氏! 直到數百年後的南北朝,由蕭何後裔形成的蘭陵蕭氏,依舊在華夏曆史進程當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隋唐年間,蘭陵蕭氏更是屢有重臣出現,單就是宰相,就出了足有十個! 一直到唐末的五代十國,蘭陵蕭氏才随着天下破碎,而悄然消弭于曆史長河之中。

     類似這樣的情況,不勝枚舉。

     如秦名将李信之後李廣,出生于隴西李氏。

     沒錯; 就是李唐那個隴西李氏…… 再比如遍布天下各地,分為無數支脈的王氏,更是貫穿了整條華夏封建史。

     究其原因,恰恰就是三百年王朝周期律的根本所在。

     ——在封建時代,貴族階級無論是否有那個意願,都将不可避免的走上剝削底層的道路。

     舉個例子; 你家先祖本是個農民,僥幸從秦末戰火中存活下來,還跟着沛公從楚地一路混到了長安,挨到了劉漢開國的那一天。

     你家先祖有點功勞,封了個不大不小的侯爵,食邑千兒八百來戶。

     自那以後,你們家便開始肆無忌憚的開枝散葉,短短百十來年,就從最初那夫妻倆帶着子女仨的五口之家,壯大成了光嫡脈就有上百男丁的龐大家族! 有侯爵封國保底,你們家族不缺财富; 有父祖餘蔭庇佑,你們也不缺人脈和社會地位。

     唯一需要你們注意的,便是不要觸犯法律——甚至僅僅隻是不要太過肆無忌憚的觸犯法律,便可以躺在先祖的功勞簿上混吃等死,等着與國同休。

     然後有一天,一家苦哈哈的農民找上你了。

     原來,是他們家繼續一筆喪葬費,為了湊足這筆喪葬費,他們别無選擇,隻能決定變賣家中田産。

     可長安寸土寸金,違背靠近長安的地區,上田動辄作家數萬錢每畝! 這家農人要變賣的百畝良田,價值足有數百萬錢! 作為家族的話事人,你猶豫了。

     幾百萬錢,你們家不是拿不出來。

     甚至都花不了多大力氣,就能很輕松的拿出來。

     但再三猶豫之下,你還是多心問了一句:為什麼要專門來拜訪我,将這些天賣給我家? 農人說:幾百萬錢,除了君侯這樣的貴族,又有誰買得起呢? 至此,你心中大定。

     ——幾百萬錢的現錢,對你來說不是什麼大事,但對于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人而言,都是一筆極為龐大的财富! 莫說是一次性拿出幾百萬錢了,便是家産總共幾百萬,都得是富甲一方的豪商! 所以,買得起這價值數百萬錢的百畝田地者,除了那些放眼關中都挑不出十幾家,且動辄壟斷了關中某一大宗貨物的豪商巨賈外,便隻有你們這些‘生來高貴’的貴族了。

     再者,這百畝田雖價值不菲,但也絕對算不上大生意,那些食邑動辄數千上萬戶的大侯爵,還真不一定看得上。

     這才便宜了你們家。

     于是,你開始讨價還價,以還算公道的價格,買下了這百畝良田。

     花出去二三百萬錢,雖然是家族小半流動資金,但畢竟換回來了實打實的不動産,家族成員也都沒什麼意見。

     到了來年,你派奴仆打理這百畝兩年,秋收之後去掉稅賦,得粟三百來石。

        賣出去雖然不過一萬多不到兩萬錢,但你卻發現了其中的關鍵。

     ——花費兩百萬錢置辦下這麼百畝田産,雖然年産出不過一萬多錢,但這一萬多錢,卻是永無止境的! 隻要田還在,你們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