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9章 幽冥

首頁
    秋八月二十日,日暮時分。

     馬邑戰役打響的消息,終究還是趕着日落前,送到了北地方面軍智慧:榆侯栾布手中。

     得到消息,栾布第一時間召集了弓高侯韓頹當,遂營将軍栗倉,以及江都王劉非等麾下‘将帥’。

     得知馬邑戰役已經在五日前打響,衆人無不痛心疾首,撫額長歎。

     “可惜啊~” “可惜!” “早知馬邑已經開打,我等又何必苦等至今?” “——眼下,馬邑已然開打五日;” “無論河南地如何,單于庭主力再攻馬邑十日,便有很大可能停止攻打馬邑。

    ” “唉~~~” “可惜啊……” 栾布一番長籲短歎,引得了在場衆人的認同。

     隻是再怎麼唉聲歎氣,衆人也還是不得不打起精神,接受這一事實。

     ——這是沒辦法的事。

     馬邑的消息,橫跨上千裡,由驿騎八百裡加急,途徑兩千多裡路程送到北地,五天,已經是極限。

     戰前,為了避免這種‘馬邑開打,北地卻無法第一時間收到消息’的情況發生,漢家廟堂才根據推算,做出了馬邑大緻八月二十開打,故而北地也在八月二十日晚動手的預案。

     能做的,漢家已經都做了; 至于匈奴人早幾日開打,也隻能當是匈奴人幸運,漢家倒黴了些…… “其實,諸公大可不必因此而感到遺憾。

    ” “——畢竟單于庭主力是否回援河南地,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河南地是否安好、是否還在匈奴人的掌控之中;” “而非那‘月滿而出,月虧則退’的習俗,究竟是否到了日子。

    ” “若河南地安然無恙,軍臣便是在馬邑死磕三兩月,也并非不可能。

    ” “若吾等此番不負陛下之籌謀,果真謀奪河南地,那即便才開戰一日,軍臣也同樣會當即停止進攻馬邑,以圖速速回援。

    ” ··· “說白了,隻要吾等今夜得手,軍臣五日之後收到消息,便必定會當即着手回援。

    ” “得知河南有失,軍臣可不會管麾下大軍攻打馬邑,到底滿沒滿十五日。

    ” “所以,無論馬邑是已經開打五日,還是仍要五日才開打,留給我等的時間,從來都隻有五、六日。

    ” “或者應該說:留給我等的時間,從來都隻有成功渡河,到這個消息傳到軍臣所在的單于庭——這至多不過五六日的驿騎腳程而已。

    ” “至于軍臣得了消息後,究竟要花多長時間,才能将單于庭主力從馬邑帶回河套嘛……” “這,就要看那程不識,究竟是果真‘因功封侯’,還是陛下恩封昔日潛邸心腹了……” 栗倉這番話,可謂是得到了在場絕大部分人的認同。

     ——對于程不識封侯一事,漢室軍方高層,其實都普遍存在着異樣的情緒。

     倒不是劉榮一本《新則》說的不夠清楚,又或是對程不識過分偏袒; 而是百十年來的制度慣性,使得軍人對勝、敗的判斷标準,依舊還停留在了十分刻闆的指标之上。

     如浮斬; 如領土、城池得失; 又如後世人耳熟能詳的先登陷陣、斬将奪旗之功,以及喪師辱國、丢城失地之過。

     按照過往百十年,普行于華夏大地的判斷标準,今年年初北地一戰,程不識頂天了去,也隻能算是功過相抵。

     功,在于朝那未失,成功阻止了匈奴人繼續前進、踏足漢家版圖的腳步; 過,則在于損兵折将,浮斬實在是過于難看,沒法給朝堂,乃至天下人交代。

     二者合兵,結論無疑便是以重大損失,勉強達成防守任務。

     類似‘拿人命堆出來的朝那未失,俺上俺也行’之類的輿論,更是至今都不曾斷絕于坊間。

     即便在此基礎上再退一萬步:當今天子榮要搞軍功審核制度改制,不再以浮斬作為将官唯一的軍功判斷标準,那也應該是有限度的。

     ——按老規矩,程不識功過相抵,那按新規矩,程不識也頂多就是‘功稍大于過’; 賞賜點金石珠玉、布帛禦劍之類,更深直接就是口頭嘉獎,也就差不多了。

     結果可倒好——原本隻是功過相抵的程不識,被天子榮一本《新則》,直接給捧到了封侯的高度! 雖然食邑不算多,但那也是侯爵啊! 自太祖高皇帝開漢國祚,凡今五十餘載,算上太祖皇帝始封的開國元勳功侯一百四十六家,漢家至今為止,也頂多封了不超過兩百家徹侯。

     平均每年不超過四家! 若是排除太祖皇帝一股腦始封的一百四十六家開國元勳,平均算下來,一年更是不到一家! 想先孝景皇帝,前後在位足足七年,再算上一個吳楚七國之亂的平定,封侯尚且不過十餘家。

     其中,平定吳楚七國之亂的功臣占一半,孝景皇帝的潛邸心腹、母族外戚,如周仁、窦嬰等占另外一半。

     ——一場吳楚七國之亂,最終才萌生出五六家功侯! 而且随便挑出來一個,都是早就有資格封侯,僅僅隻是差什麼一個機遇的老将。

     魏其侯窦嬰——早就該是外戚恩封侯樂! 榆侯栾布——早在太祖高皇帝誅殺梁王彭越之時,栾布便已經因‘義哭彭越’一事而聞名,并得到漢家核心決策層的重點關注。

     五十多年的資曆積攢下來,大大小小也打了幾十場仗,就算活着無法封侯,死後也保底要追封一個千八百戶食邑的徹侯。

     塞侯直不疑——太宗孝文皇帝,給先孝景皇帝留的班底,也同樣是早就該封侯,隻差一個契機; 平曲侯公孫昆邪——義渠王子,太宗皇帝年間歸附,單就是一個‘率部歸義’的履曆,也早該出于政治考慮,封個歸義侯、忠義侯之類。

     一直拖到先孝景皇帝之時,甚至還多加了一層‘平滅吳楚’的武勳,公孫昆邪這個平曲侯,也基本和義渠王子的身份、義渠歸義這一政治事件沒什麼關系了。

     再有,便是绛侯周亞夫,因功加封條侯。

     看看! 先孝景皇帝在平定吳楚七國之亂後,滿共才封了這麼五家! 還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