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98章 真有意思~

首頁
    “隻先帝遍封諸王之時,吳楚之亂才剛得以平定,朝堂内外,削藩之聲甚嚣塵上;” “先帝縱有此心,也實在不便為長沙加封此三郡之土。

    ” “——而今,卻是無妨。

    ” “往日不可,并不代表今日亦不可。

    ” “先帝早有此心,卻未能成行;今長沙有求,又皇祖母首允;” “朕,便做這個主——将武陵、零陵、桂陽三郡,加封為長沙之土。

    ” 嘴上說着,劉榮手上也自然的拉起劉發的手,更和藹的在劉發手背上輕拍了拍。

     “武陵、零陵、桂陽三郡,說大不大、說富不富——隻是再怎麼說,到底也是三郡之土。

    ” “得此三郡,長沙之土幾近倍矣。

    ” “——得如此闊土,朝堂内外,于王必當惡語相向。

    ” “王,自勉……” ··· “自先帝行削藩之策,而後又平吳楚七國之亂,削藩,便已是我漢家百年不易之大政。

    ” “有此大政在先,朕但不削王土,反以三郡之地加與長沙——便是朕,隻怕也難逃公卿諷谏,坊間中傷。

    ” “朕良苦用心,王,自悟之……” 接連兩句‘王自勉之’‘王自悟之’,劉榮說的輕松,劉發卻是聽的汗顔。

     頗有些羞愧的低下頭,調整許久,才終于艱難擡頭,對劉榮長身一拜。

     “無論是作為手足兄弟,還是陛下的肱股之臣,都本不該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為難陛下逆大勢而為——在先帝為我漢家定下‘削藩’之大政後,反加封臣弟之土。

    ” “隻長沙地處偏遠,土地貧瘠,又百越隔五嶺而與長沙相望;” “不行此下策,隻憑臣弟現有之土,實難供養國中兵馬,以南戒百越……” 劉發由衷道歉的話語,也惹得劉榮面帶贊許的點下頭。

     卻是沒再同劉發多說,而是給劉發遞去一個‘安下心吧,朕答應了,就不會出爾反爾’的眼神,便折身坐回了上首禦榻。

     劉發說的沒錯。

     或者應該說: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劉榮才會如此輕易的松口,大筆一揮,便将三郡之土并入長沙。

     ——作為政治人物,劉榮即便還有些青澀,但也不至于不懂得最基本的政治規則。

     即:非必要,不變動。

     如果不是某個原因,使得為長沙加封領土成為必要,甚至是勢在必行、迫在眉睫的要緊事,單就是一個‘成全曆史名場面’的考慮,根本不足以支撐劉榮,為這個苦命的弟弟加封。

     事實上,長沙國在南方面臨的問題,同燕、趙等戍邊王在北方遇到的問題,是基本一緻的。

     ——同樣都是位于國境線内,與境外的戰略敵人隔國境線接壤; 同樣都是肩負着邊防重擔,而邊防軍費,卻又都由此戍邊王獨自承擔。

     沒錯; 長沙,和北方的燕、代、趙一樣,也同樣是戍邊王。

     隻是長沙戍的是南方,戒的是百越——主要是南越趙佗; 雖然戰略處境沒有北方燕、代、趙那麼惡劣,邊防壓力也沒有北方那麼大,但相應的:長沙國無論是土地、幅員——無論是耕地面積還是人口,也都比不上北方的戍邊三王。

     而且是遠遠比不上! 同樣作為戍邊王,同樣面對一個随時可能動武的戰略敵人,長沙國所要肩負邊防軍費縱然不多,但考慮到長沙惡劣的氣候、地理環境,毫不誇張的說:劉發,确實是逼不得已的。

     若非今日,鬧這一出‘國小地狹,不足回旋’來加封,養不起本國那不超過兩萬邊防部隊的長沙國,便隻能無奈裁軍。

     長沙本就弱小,面對嶺南百越,别說是戰略威懾了——連必要時的戰略防守任務,都還需要身後的淮南系,乃至魯、楚、江都搭把手。

     再裁軍,那長沙國存在于漢家南方邊境的戰略意義,恐怕就會消失殆盡。

     ——南越在趙佗的掌控下,勵精圖治足五十餘年,戶二十餘萬,一百四十餘萬口; 哪怕是按照五戶抽一丁,趙佗也能輕輕松松拉起一支四萬到五萬人的軍隊,向五嶺以北的長沙國造成直接威脅。

     仿若長沙國連現有的一萬多、不到兩萬邊防部隊都無法維序,那剩下一萬人和一人不剩,性質是基本一緻的。

     都是沒什麼意義。

     如此說來,就不難理解劉榮大筆一揮,便是以三郡之土加封,甚至還說出‘先帝早就想這麼幹了,隻是當時時機未到’這種明顯有悖于漢家現階段,針對宗親諸侯的核心方針的話來了。

     劉榮加封的,哪裡是什麼領土、人口? 分明就是邊防軍費啊! 隻是相較于直接給錢,劉榮還是更傾向于這種‘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方式,讓劉發自己從這三郡的賦稅中,勻出所需的邊防軍費。

     這也是漢家的戍邊王——乃至所有宗親諸侯存在的原因。

     如果什麼事都有長安操心,什麼事兒都有長安出錢,那還要你這個諸侯王做什麼? 與其把錢給你這諸侯王、為你的諸侯國操心,我還不如把錢給郡守,為直屬長安的郡縣操心! 無論是在場兄弟衆人,還是禦榻上的兩位太後——至少窦老太後,顯然也都是明白這一内由; 故而,對于劉榮擅自加封長沙,衆人并沒覺得有哪裡不對。

     劉發自己也是羞愧歸羞愧,最終卻也是厚着臉皮,再三拜謝應下。

     隻是有了劉發這一出,原本還有些拘謹的兄弟衆人,頓時就都有些按捺不住了…… “臨江雖不貧瘠,但終歸也小了些……” “弟雖不跳舞…咳咳,卻也多少有些無法騰挪……” 在二哥劉德表态‘想做趙王’後,臨江王劉淤顯然是沒再抱有僥幸; 卻也不甘于現狀,想要謀求一個比臨江國好一些的封土。

     “膠東、膠西本為一體,分為二國,諸多不便……” 老八劉端語不驚人死不休,似乎是盯上了弟弟劉彘的膠西國,想要把自己的膠東國和膠西國合兵,做漢家的‘膠王’。

     便是年僅七歲的劉彘,也有自己的追求。

     “臣弟……” “唔,臣弟遠在東海之畔,距離皇兄,實在是太遠太遠了……” “如果能離皇兄近些,弟也好沐浴皇兄雨露恩澤………”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