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97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

首頁
    諸王移封! 幾乎是在先帝諸王抵達長安後不久,這一則消息,便火速傳遍了朝堂内外,乃至長安城的街頭巷尾。

     既然是輿論,那就免不得要出現一些奇奇怪怪的言論。

     ——有人說,當今天子榮加冠親政,鬥志昂揚,打算通過自己對手足兄弟們的血脈壓制,來進一步推動先帝朝,還沒來得及推動完成的《削藩策》! 至于具體的措施,不外乎将先帝諸王,即河間、臨江等先帝十二王,各自封到狹小的地方做王,并主動請求長安朝堂,按照太宗孝文皇帝推恩齊國故事,以推恩宗藩諸子。

     也有人說,當今天子榮,才剛即位便和匈奴人打了一場,擺明是要做個武皇帝! 此番,大概率是要封三五個手足去北方,在不遠的将來,那場必将爆發的漢匈決戰中,為長安朝堂提供一定的幫助。

     還有人說,天子榮加冠親政,掌了大權,此番移封諸王,是要‘悖逆’先帝。

     說是當今天子榮,實在不忍心弟弟們獲封一郡,甚至半郡之地做王; 隻是先帝之時,尚還隻是監國太子的當今劉榮,也不好插手這等國家大事。

     如今做了皇帝,又掌了大權,必定會推翻先帝對兒子們的安排,給弟弟們都尋個好一些的地方作為封土。

     輿論熱烈,物議沸騰; 雖然沒有影響到朝堂,以及劉榮的任何決策,卻也不出意外的,引來了東宮兩位太後——尤其是窦老太後的注意。

     于是,在諸王歸朝觐見,且悉數抵達長安半個月後,窦老太後設宴東宮長樂,以邀先帝諸子,又諸劉宗親、外戚。

     換而言之:這,是一場家宴…… · · · “臣弟等,參見陛下~” “惟願吾皇千秋萬代,長樂未央~~~” ··· “臣等,參見太皇太後、太後~” “惟願太皇太後萬福,太後躬安~~~” 長樂宮,長信正殿。

     雖是家宴,但畢竟久離長安,闊别多年——甚至是人生中第一次,以皇子外的政治身份,出現在相對正式的政治場合; 面對禦榻上端坐着的祖母窦太後、嫡母栗太後,以及長兄天子榮,先帝諸王不敢絲毫省去禮數,齊齊起身,便是大禮一拜。

     對于諸王先拜天子,再拜東宮的小瑕疵,窦老太後也沒太在意,隻溫笑着揮揮手,便當是招呼了自己的孫兒們; 栗太後居後宮多年,也是頭一次見到這等大場面,或者說是頭一次感受到了‘嫡母’應有的待遇,更是一時笑的見牙不見眼,面上神情說不出的溫和慈愛。

     倒是劉榮,在弟弟們見禮過後含笑起身,絲毫沒有端着皇帝的架子,闆闆正正對弟弟們拱手一回禮。

     “諸王遠來,車馬勞頓。

    ” “今日,太皇太後設此家宴,以邀諸王同樂。

    ” “諸王肆意,百無禁忌……” 劉榮此言一出,殿内僅有的那些許嚴肅氛圍,也随之煙消雲散。

     ——諸王肆意,百無禁忌。

     這當然不是說有了劉榮這話,與宴諸王就真的可以放浪形骸,甚至借酒鬧事; 而是說,有了劉榮這個允準,衆人談笑間,不必再緊揪着‘太皇太後’‘陛下’‘王兄’之類的官方稱呼不妨,轉而可以用口語化的‘皇祖母’‘皇兄’等稱為了。

     簡而言之:劉榮此言,算是準許了這場家宴,不需要遵守正式政治場合的一應禮法制度——不需要再遵守君臣尊卑,隻需要遵守長幼之序。

     既然不需要遵守君臣尊卑,那有些話,衆人也就可以随手扯張‘臣弟酒後失言,鬥膽妄語’的虎皮,試着同劉榮,還有兩位太後委婉的說上一嘴了…… “皇帝所言極是。

    ” “自先孝景皇帝三年,諸王離京就藩,一别已有近四年。

    ” “——依祖制,諸王本當于去歲朝長安;” “不料孝景皇帝宮車晏駕,諸王不得不再延一年,于今歲入朝。

    ” ··· “都是我這瞎眼老婆子,眼睜睜看着從巴掌大點的嬰孩,一點點長大成人的宗廟柱石、國之臂膀啊~” “一别數年,這都成了丈夫!” “若是有什麼話,平日裡不便表奏長安,又或是不敢告訴皇帝的,今日便敞開了說。

    ” “我這做祖母的,雖不敢說将孫兒們都護好,但也總不至于坐視自己的孫兒、先帝的血脈,在關東稱孤道寡,卻過着連豪強富戶都比不上的苦日子……” 有了老太後這話,諸王心中大定,也當即運轉起大腦,各自組織起語言。

     很顯然,在家宴之前,窦老太後和天子榮,已經互相通過氣了。

     若不然,窦老太後根本不可能如此開明的表示:有啥委屈,就都給奶奶說來,别怕! 眼下這時節,諸王能訴說的委屈,還能有什麼? 都已經是宗親藩王了,還能受什麼委屈? 左右不過是如今,坊間熱議的那個話題了…… “臣弟等,沐陛下雨露恩澤,又得太皇太後慈愛,不敢言‘有求’。

    ” “隻此番入朝,也知曉了一些朝中大政,偶有不同的看法,卻礙于身份不敢明言。

    ” “——今日,陛下許臣等百無禁忌,又太後恩準臣等暢所欲言。

    ” “臣,便鬥膽,以臣所見國朝大政之隐弊,試言于陛下,又太皇太後、太後聞……” 不多一會兒,諸王中最年長,同時也是最睿智、最穩重的河間王劉德,便率先站出了身。

     隻是劉德才剛起身,諸王心下便當即了然:趙王之位,隻怕是連這位為王不過三年,便已經賢名遍布齊、趙之地的河間王殿下,都為之動心了…… “先孝景皇帝三年,吳王劉濞、楚王劉戊,又趙王遂、齊系四王舉兵謀逆,以禍亂天下。

    ” “——此,已為史家稱之曰:吳楚七國之亂。

    ” 劉德一開口,諸王便暗道一聲果然,而後各自舉起酒爵,佯做品酒之态; 實則,卻無人不将耳朵豎起,好從二哥接下來這段發言中,汲取一些營養。

     ——有資格角逐趙王之位的,在座根本就沒幾個人! 就算不考慮趙國的特殊性,使得趙王必須具備‘天子絕對信任’這一特質; 單就是按排除法,在座的先帝諸王,也能被排除掉大半。

     老四魯王劉餘,帶着政治人物去的魯地,封國也不算差,封土更是不小,根本沒有移封的理由; 老五江都王劉非,更是有傳聞:已經預定了一個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