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6章 削藩

首頁
    找長安朝堂補一道手續。

     太宗孝文皇帝入繼大統之時,那位害的齊哀王劉襄與皇位失之交臂的王舅驷鈞,便是彼時的齊王相。

     但現在不可能了。

     漢家現如今的宗親諸侯,非但無法舉薦,乃至違規任命國相、内史、中尉,甚至還被剝奪了‘以母族外戚為班底’的特權。

     自吳楚亂平,孝景皇帝便已定下鐵律:諸侯王相、内史、中尉,一不取諸侯親族,二不取籍貫本地者,三不取德行不長者。

     至于留給諸侯王的比二千石及以下級别的官員任命權,也僅僅隻是權宜之計,給諸侯王留一個緩沖、消化空間的同時,采取層層推進的準則。

     ——孝景皇帝彌留之際,已經給劉榮交代了:加冠親政之後,第一時間開始着手,剝奪諸侯王任命比二千石級别官員的權力! 之後以五年為一周期,在十年之内,先後剝奪諸侯任命千石、六百石級别官員的權力。

     千石、六百石,什麼概念? 如今漢家,大縣縣令秩比千石,小縣縣令最低秩六百石。

     連六百石級别的官員,都不再允許諸侯王自主任命——連一個縣令都不許諸侯王欽點! 真做到這一點,那漢家的諸侯王,也就和徹侯沒什麼區别了。

     除了官員任命權,漢家削奪諸侯王權柄的第二個重點,無疑便是兵權。

     和官員任免權一樣——對于剝奪諸侯王兵權,長安中央也同樣采取穩步推進的準則。

     吳楚亂平後,孝景皇帝砍下的第一道,便規定諸侯王也和領兵将帥一樣:非天子诏書、調兵虎符同在,便不得擅自調兵超過五十人! 接下來的第二刀,便是劉榮即将在肉眼可見的将來,要制定的‘限定諸侯王親衛規模在三千人以内’的編制上限。

     再往後,自然就是一點點壓縮諸侯王衛隊的編制,最終将諸侯王衛隊的規模,控制在保镖團的程度。

     至于諸侯王收取農稅的權力,則稍微有點複雜。

     ——在漢家現有的制度下,諸侯王和徹侯唯一的區别,便是從封土得到的收入來源。

     諸侯王治一國,是直接替長安中央收取本國農稅,并截流至少七成! 剩下三成,也并非直接運往長安交接給少府,而是通過祭祖酌金的方式,上繳長安中央。

     這裡的關鍵點在于:凡是諸侯王國土範圍内的農稅,諸侯王都可以收。

     你封土上有百姓五百戶,你就能收這五百戶人的農稅; 若你有本事,從周遭郡國再哄五百戶人家到你的封國落戶,那你就可以收這五百加五百——總共一千戶人家的稅。

     更有甚者如吳王劉濞,居然在荊吳沼池之地,形成了猶如後世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般的人口虹吸效應,短短三十多年,就将本國人口翻了幾十倍不止! 真要有這個本事,長安朝堂也不管你——真能把人口漲到千兒八百萬,那你就收千兒八百萬戶人家的稅,完全沒問題。

     而徹侯封國,卻是有固定的食邑戶數的。

     你是個萬戶侯,那你就隻能收這一萬戶人家的稅; 哪怕你的徹侯封國,從開始的一萬戶漲到兩萬戶、三萬戶——乃至十萬戶,你也依舊隻能收這一萬戶人家的稅。

     注意,是‘這一萬戶’,而非任意一萬戶。

     你還不能換! 一開始是這一萬戶人家,那就得世世代代都收這一萬戶人家的稅! 如果運氣不好,有哪戶人家絕後了,那不好意思,你的食邑減一。

     除非天子專門頒诏給你補,否則,你就隻能對治下‘子民’好一些的同時,祈禱這些個子民能子孫萬代,傳延不絕。

     在這樣的背景下——在長安朝堂自吳楚之亂平定之後,不遺餘力的壓制諸侯王。

    剝奪諸侯王行政任命權,兵馬調動權、擁有權的前提下,毫不誇張地說:農稅收取權,幾乎成為了諸侯王唯一有别于徹侯的特權。

     如果連這個權利也被剝奪,那漢家的諸侯王,真就要變成封國大一點,且沒有固定食邑戶數的徹侯了。

     如果可以,劉榮當然也希望能達到這個結果。

     但凡事,都有個過程。

     如今漢家,也确實還有保留分封制、保留部分宗親諸侯國自主權的政治必要性。

     中央集權固然好; 但正如先孝景皇帝天子啟,常挂在嘴邊的那句話所言:一切,皆當以'穩'為第一要務。

     為了個'穩'字,你甚至可以暫時性的'錯'; 但絕對不能出于任何原因——哪怕是為了'對',而破壞'穩'。

     言歸正傳。

     時至今日,吳楚之亂平定已經過去了三年,武裝叛亂、武力鎮壓,以及戰争所帶來的驚懼,已經逐漸消散于天下人——尤其是關東宗親諸侯心中。

     而現如今,長安朝堂與關東宗親諸侯的關系,便大緻是:長安朝堂能采取的削藩措施,基本上都采取了,剩下的,都得等時間來結出果實; 而對關東宗親諸侯而言,或有不服者,或有不甘者。

     但絕大多數宗親諸侯都清楚:能鎮壓吳楚七國之亂的長安朝堂,一定能鎮壓未來的任何一場宗親諸侯叛亂。

     而且隻會平定的更快、更輕松。

     所以,出于'識時務者為俊傑'的考慮,絕大多數宗親諸侯,其實都想做點什麼,來想長安朝堂——主要是天子表明自己的忠臣。

     隻是效忠歸效忠,畢竟都是王公貴族,又基本都是天子的宗親長輩; 真讓他們跪舔,他們也舍不下臉皮。

     更何況吳楚之亂後,朝堂已經削奪了諸侯王許多權力,大家夥一邊擔心長安朝堂頂上自己的同時,暗下其實也有不少牢騷。

     雖然不敢把牢騷發出來,但讓他們真讓出什麼利益,他們也大都不怎麼樂意。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看似脫褲子放屁,實則卻既能鞏固諸侯王法統,又能增強長安中央對諸侯王的監管、掌控——與此同時,又并不會對已經很慘的宗親諸侯,再造成什麼實質性傷害的做法,顯然也能成為關東宗親諸侯,向長安朝堂、向天子效忠的不二良策。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