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6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

首頁
    “母後~” “嗚~嗚嗚嗚嗚嗚……” 時光荏苒。

     就好似時光逆流——長樂宮長信殿,再次響起一陣刺耳的哀鳴聲。

     和上一次一樣。

     和上一次,漢家送走了一位皇帝時一樣——這一次,也依舊是館陶主劉嫖,對母親窦太後在哭訴。

     隻是這一次,劉嫖哭訴的内容,卻不再是曾經的栗姬,如今的栗太後; 而恰恰是才剛成為皇帝的天子榮…… “丞相,看到了吧?” 對于女兒劉嫖的哭訴,窦太後——或者說,是窦太皇太後的第一反應,并非是出言溫撫; 而是帶着劉嫖的哀怨,順勢稍帶上自己的不滿,将殿内前來拜見自己的丞相劉舍,給一把拉進了漩渦當中。

     “皇帝新君繼立,對我這個祖母,卻早就不甚恭敬。

    ” “——早在先帝之時,甚至早在還不是儲君太子之時,皇帝,就已經因為對我不恭,而到太廟面壁思過了。

    ” “現而今,大行皇帝屍骨未寒,我白發人送黑發人——又一次白發人送黑發人;” “皇帝卻到現在,都還沒來看上我一眼、勸慰我一句不說,連我的女兒、太宗皇帝的長女、大行皇帝的長姊,都至今還未被尊為太長公主。

    ” “丞相覺得,這符合我漢家的禮制嗎?” 幾乎是同一時間——幾乎是劉榮召見郎中令周仁、中尉郅都的同一時間,東宮窦太皇太後也同時發難! 隻是天子榮召見的,是周仁、郅都,這兩個大行天子啟最親密無間的心腹; 而窦太皇太後召見的,卻是如今漢家權勢最盛的兩位朝臣:丞相劉舍,以及禦史大夫岑邁。

     劉榮的考慮,自然是周仁、郅都二人,作為大行天子啟最親密的近臣,在有關大行皇帝的事情上,最具代表性。

     當劉榮拿‘大行皇帝如何如何’‘大行皇帝曾說’之類的話來說事兒時,這二人最具權威性。

     而窦太皇太後考慮的,顯然是找朝堂的話事人。

     隻可惜:相比起劉榮的精準爆破,窦太皇太後這一手‘擒賊先擒王’,卻多少有些找錯了對象…… “大行皇帝屍骨未寒,朝堂首當其中者,乃大行皇帝國喪事宜,及大行皇帝之蓋棺定論。

    ” “至于其他事,臣,尚還未得暇過問……” 窦太皇太後步步緊逼,劉舍自然是先祭出一手祖傳太極。

     ——别問我; ——我不知道。

     但這個态度,顯然不能讓窦太皇太後滿意。

     見劉舍不願打岔,甚至隐隐有些不願意蹚渾水的意思,窦太皇太後隻悠悠歎口氣,自怨自艾道:“還是我這個太皇太後,沒有足夠的威儀鎮壓朝野啊……” “被孫兒如此蔑視,卻連我漢家的丞相、亞相,都不願意為我這個瞎眼老婦人做一回主?” 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劉舍若再不下場,顯然就有些不合适了。

     隻是下場歸下場,劉舍卻從始至終,都沒有忘記桃侯家族世代相傳的人生格言。

     ——勢死忠于漢天子! 誰是天子,忠于誰…… “太皇太後此言,多少是有些苛責陛下了。

    ” 知道躲不過去,劉舍也沒多遲疑,開口便擺明了自己的立場。

     隻是終歸自己面對的,是漢家第一位掌握實權的太皇太後; 略顯強硬的擺明立場之後,劉舍自然也要好好解釋解釋:自己為何會這麼說。

     “太皇太後說,陛下對太皇太後不甚恭敬。

    ” “但太皇太後也說了:那,都是陛下尚還隻是大行皇帝公子,連儲君太子都還不是的時候。

    ” “——人不輕狂,枉少年呐~” “大行皇帝仁及天下,澤及鳥獸,不也曾年少輕狂,鬧出‘棋聖’故事?” “便是太祖高皇帝,不也曾‘享譽’豐沛之地,為多少山東父老所不齒?” ··· “太皇太後說陛下‘曾不甚恭敬’,臣自不敢謊言媚上。

    ” “但陛下已經長成——尤其是過去三年,陛下太子監國,将我漢家裡裡外外打理的有條不紊,卻也是天下人盡皆知的事。

    ” “對于孫輩年少時的些許過錯,太皇太後,恐怕并不該窮究不舍;” “尤其這位孫輩,已經是我漢家的天子——是大行皇帝屍骨未寒的當下,要鎮壓朝野,主持朝綱的天子……” 如是一番話,惹得窦太皇太後面色愈發陰郁,劉舍卻依舊沒有就此打住的打算。

     ——開什麼玩笑? 要知道自有漢以來,天下就沒有哪家哪戶,比桃侯家族更懂得站隊! 太祖高皇帝之時,桃侯家族是實打實的開國元勳——甚至恨不能是豐沛元從! 孝惠皇帝、前後少帝之時,桃侯家族也照樣能鞍前馬後,唯呂太後馬首是瞻。

     等呂太後駕崩,諸呂作亂長安,又為諸侯大臣裡應外合平定、太宗皇帝自代地入繼大統時,桃侯更是第一位跪在代王車駕旁,口呼‘陛下萬福’的識時務者。

     待等太宗皇帝駕崩,大行天子啟即位,依舊是桃侯率先站出來,堅定不移的站在了晁錯的身邊,并向朝堂内外喊話:藩王,是一定要削的~ 不削不行! 及至今日,大行天子啟駕崩,新君劉榮承襲大統; 眼看着就要和東宮開始明争暗鬥,劉舍實在是太清楚這場鬥争當中,自己該站在哪一方了。

     ——沒人比劉舍更懂站隊! 更何況劉舍這個丞相,可是大行天子啟專門為了政權交接,才于駕崩前不久所任命。

     這點輕重,劉舍還是能拿得住的…… “太皇太後又說:大行皇帝屍骨未寒,太皇太後白發人送黑發人,陛下卻連探望都不曾探望、連一聲勸慰之語,都不曾對太皇太後說。

    ” “——太皇太後說這樣的話,陛下自然隻得謹遵祖母教誨;” “但臣這個外人——臣這個得賜國姓,卻并非宗親的‘外人’,卻是怎麼都看不下去了……” ··· “大行皇帝于昨夜駕崩,自先帝駕崩,到此刻——到臣對奏于太皇太後當面,陛下可曾有哪怕片刻,是可以有機會同太皇太後言談的?” “昨夜趕了一晚上的路,從上林苑奔赴長安,又于太廟告祖即位、到未央宮接受百官朝拜;” “——太皇太後,不也是趕了一夜的路,從上林苑趕回長安的嗎?” “太皇太後回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